收藏常青藤    
济南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济南家教网  >  费老师主页  >  费老师的文章
家教费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02-22 阅读:71次

 二,有关数学

     数学,我认为是在七门学科中自己学得最轻松的一门。我喜欢数学,因为它不像英语、基能需要大量记忆,也不像语文,不确定性较大。它更多的需要思考,系统性的思考。当然,数学公式、某些二级结论也是需要记忆的。但你不必刻意去记,在不断的解题过程中,用的次数多了,也就轻松记住了。

    在这几年高中学习中,我一共记了10本数学笔记,其中,进入高三后的笔记有7本。高三数学笔记中,90%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少是压轴大题。所以,我谈谈对数学难题的看法。

    对于如何攻克各种数学难题,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但对于那些目标在145分,并冲刺满分的学生,做好难题非常重要。提高自己解答难题实力的黄金阶段,是第一轮复习。这时,要多做一些有难度的题,因为见多才能识广。有人认为花些时间专研难题不值,做出来还让人好受些,但如果没有做出来则浪费了时间。其实不然。遇到难题,需要静心多想。这时我不妨化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一道数学题本没有思路,想的次数多了,也便有了路”。即使最终没有完全解答出来,你也会有收获。因为在思考过程中,你会尝试多种方法。这样你对某些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在重复中又加深了印象。

    对于如何记笔记,我认为班主任曾介绍的方法很好。把考查不同数学知识的题目分类记录,比如解析几何的题记在一块,函数与导数的题记在一块。对于同一类的题做的多了,你就会发现,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并不多,考查的数学方法就那么几种。认识到这点后,我曾在一道解析几何的题目下,写了这样一句话“95%的解析几何都不难,关键是能否用严谨的思维、严密的步骤,做的又快又能得满分”。

    把题记录在笔记本上,仔细做一遍后,还需要仔细分析。分析整个思维过程,尤其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很多题做不出,往往是这一步没有想到。把关键步骤标出,把你体会到的数学思想写下来。经过这样的研究后,这道题目就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多数题目,我都是这样做的。我发现这样做之后,有些题目竟能背下来。刻意的背题,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些留在你脑中的题目,对你日后的解题很有帮助。以我的亲身体会为例,我在解答一道数学难题时,有时会突然发现这种方法似曾相识。于是,我在笔记本中找到与之相似的题,把这几道题做横向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出和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样,就不难感悟出隐藏在这些题目背后的共用的数学思想和多种解题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当然,要想学好数学、考好数学,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牢基础。认真听课,认真做好资料上的题,不断熟练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忽视基础,关注难题,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且如果基础不好,做起难题来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时间久了,会让你厌恶数学,甚至想放弃数学。

    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就更简单。从点滴做起,从基础着手,注重方法,认真总结,足以应对高考数学。

发表于:2013-12-01 阅读:35次

三,关于英语

    我个人认为,从应试角度看英语考试,考查的主要是你的记忆量。最明显的体现在单选、完形、作文上。单选完形中,如果你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认识题目中关键的单词,一切就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没有记到这个知识点,完全靠语感,正确率就会降低。作文上,熟记一些经典句子,并恰当应用,会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而听力、阅读理解、阅读表达中涉及到的词汇,也在考查你的记忆量。综上可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运用多种记忆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记忆量,对于提高英语成绩非常重要。

    下面我详细的说一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该记些什么。

    第一轮复习,从开学到第二年2月份,学校发的复习资料非常重要。如果这本资料质量很好(比如,去年的《步步高》),它会较为详细的罗列高一高二几乎全部知识点。这一阶段,一个一个的,一页一页的,一天一天的坚持背下去,并真正记住,到最后,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实力有很大提高。当然,单纯地记知识点,有时让人感到很枯燥,尤其是易混的知识点,有的让人很无奈。我建议可以自己找些窍门,编个口诀,甚至编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幽默,来帮助自己记忆。举个简单的例子,historic与historical,也许有人说这两个单词很简单嘛。但我当时对这两个单词,花时间记了,但不是忘了,就是记混了。后来,我找到一个窍门。这两个单词,一个词的意思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性的”,另一个词的意思是“有关历史的,历史上的,历史学的”。我想,历史上的事很多,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较少。而historical字母个数较多,historic字母个数较少。结果很显然了,字母个数较多的historical就对应“有关历史的,历史上的,历史学的”,字母个数较少的historic意思就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性的”。从此,我再也没花时间记忆区分这两个单词。类似的小窍门还有不少,但这只算是耍小聪明,说出来怕大家笑话,不再说了。但我想提醒一点,这样的窍门、口诀不宜太多,多了容易混。而且达不到那种“一针见血”的效果。其实,对于大多数知识点,老老实实地反复记,是完全可以掌握的。但对于个别实在没有办法的易混点,不妨一试上面的方法。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

    还有一点,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想特别强调。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也包括我,就因没做好这一点而吃了大亏。老师的教学是一遍过的,由于同学们作业很多、时间紧,也跟着老师一遍过。有的内容是可以的,但对于记忆知识点来说,绝对不可。举例说明,今天老师复习了第一模块,明天就要复习第二模块。对于我们学生,今天背了第一模块的知识点,明天还要背,后天还要背,周末还需抽时间总结。只有及时重复,反复记忆,才能把辛辛苦苦形成的短暂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甚至永久记忆。我曾经这样做过,收效很大。但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更多时间,在及时重复方面做得很不好。所以,我想再次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太重要了!

    再谈谈英语记忆的另一大块——记单词。词汇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我想没必要再罗嗦。从开学到第二年4月份,记单词大致都遵循一个模式。一本词汇书,每天都坚持记上若干页,从头到尾,把这本书记完一遍后再记第二遍。记单词,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件事,也可以说是最需要坚持又很难坚持的一件事。日复一日地记单词,有时难免让人厌倦。但刘谦老师说过“即使最简单的魔术,也要经过成千上百次的练习。”记单词,也同样如此。记单词和前面提到的记知识点,有相同之处,及时重复都是最重要的方法。

    说了很多有关记忆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记东西,这也是我选择理科的原因。我曾经很无奈地说“屡记屡忘”,这时我想到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故事。不妨改一下,“屡记屡忘,屡忘屡记”。只要你能及时反复记忆,终究还是能记住的。我又想到另一点,当年我上高一时,政治学得很差,因为背很多政治知识,是让我头疼的一件事。但我对历史极有兴趣,我可以一字不落的背上几页历史课文。所以,兴趣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如果对某学科很感兴趣,则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收获。没有兴趣,也可以培养。比如说,如果你对英语不感兴趣,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认识西方、了解世界。如果你愿意,那么你就应该喜欢英语,学好英语。
   

 

发表于:2013-12-01 阅读:28次

 还在上高三时,就有一个想法,想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总结自己高中尤其是高三的学习,想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更圆满的句号。二: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更高效的学习,少走弯路。三:在我多年的学习过程中,读过不少谈学习方法的书,如《等你在清华》,《学习的绝招》等等。但我感觉不少文章都存在些许不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之见。)

一,关于语文

    语文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有的同学抱怨说,自己在语文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但成绩不见起色,甚至没有那些没花太多时间学语文的同学考的好。有的同学说,虽然语文是自己的强项,经常考到130左右,但有时则会跌到100分左右。还有的同学对语文则是放任自流,他们的语文成绩波动性更大,好时120多,差时80多分。造成上述种种现象的原因是语文学习的特殊性。

    文学素养好,但不一定能考好语文。在应试教育下,在高三,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我想从语文试卷结构入手分析语文学习 。

                            语文试卷
          第1卷 选择题  1-5语基(字音,字型,词语,成语,病句,标点)
                        6-8社科文阅读
                        9-12文言文阅读
          第2卷 笔答题  13、文言文翻译
                        14、诗歌鉴赏
                        15、默写
                        16-18、语言运用
                        19-22、阅读理解(选做题)
                        23、作文

    我个人把这九大类题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积累记忆型,包括语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默写。做好这一类题,首先需要做好积累。积累零碎知识,有时是一件比较单调、费时间的事 。有时,还会对自己积累的东西是否有用产生怀疑 。我在高三复习初期就遇到过这样的疑惑。当时,我还总结了“两个凡是”。“凡是我积累的都没考到,凡是考到的我都没积累。”但是,随着积累不断增加,还有自我反思总结,我发现问题所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积累的量不够。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有的虽然记在笔记本中,但没记在脑子里。积累语基,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程。在一年的学习中,要随时把遇到的不熟悉的字词成语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零碎时间看一看,时间久了,收获一定会很大 。对于标点、病句则需要系统记忆。比如,病句的5大类27小项,各种标点的多种用法。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想强调两点。一、一定要重视课本。熟背古文,并注意分析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一定要多看几遍课下注释,尤其是重要的实、虚词。二、做好积累。18个虚词需要系统的一一背诵,在做题中遇到的陌生的或常考常新的实词,需要记录在积累本上。有时,有些典型的句子我也会记录下来。

    对第一类型的题目,只要做好了积累记忆,在考场上,在相应的题目上拿到高分,并不是难事。

    第二类包括作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选做题),语言运用,社科文阅读。正是因为这几种题使得语文考试的不确定因素增大,表现在分数波动很大。我个人认为,如果想把语文考好并保持在一个高水平,需要对这些题进行系统分析。所以,我把第二类定义为系统分析型。

    在作文方面,我建议在第一轮复习中尝试写不同体裁的作文,并明确一两种自己拿手的体裁。在二、三轮复习中,则需要对自己的优势体裁进行强化练习。从应试角度考虑,议论文是首选。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基本固定,也能体现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议论文的写法,简单的说就是三大段。提倡写模式固定的议论文,也许与提倡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相违背,但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实用性和稳定性。

    对于诗歌鉴赏,需要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使答题系统化。总结不同题材的诗,总结不同类问题的答题模式。比如说,我发现几乎每一首诗词,都会考查到手法。有时,题目中虽没有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但是你回答时,最好写上手法。因为参考答案中往往都写到手法。对于一首诗的分析,我总结了大致可概括为这样几步“点—线—面—升华”。点,即诗中关键字,包括诗眼,这也涉及到经常考查的“炼字”题型。线,即分析诗中关键句,抒情句往往是关键。面,即对整首诗的结构和内容作出概括性的分析。升华,就是透过诗歌看情感。有时,需要猜测诗人的心境和写作意图。

    谈到系统分析型这类题目,还有许多话想说。但时间紧迫,只能说这些了。

    我之所以想把语文题目做系统分析,是因为我想这样做,也许能让考生在做语文题目时,也像解答数学题时一样有条不紊、层次清晰。作语文试卷时,不会再感到盲目,不会再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我想,经过系统分析后,是可以将繁琐的、变化多样的设问抽象出本质,总结出答各种题的套路,真正解题时,结合具体题目,把内容套进准备好的模式中就可以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