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费老师的文章专栏 |
---|
高考截拳道——语文篇
发表于:2013-12-01阅读:28次
|
还在上高三时,就有一个想法,想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总结自己高中尤其是高三的学习,想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更圆满的句号。二: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更高效的学习,少走弯路。三:在我多年的学习过程中,读过不少谈学习方法的书,如《等你在清华》,《学习的绝招》等等。但我感觉不少文章都存在些许不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之见。) 一,关于语文 语文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有的同学抱怨说,自己在语文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但成绩不见起色,甚至没有那些没花太多时间学语文的同学考的好。有的同学说,虽然语文是自己的强项,经常考到130左右,但有时则会跌到100分左右。还有的同学对语文则是放任自流,他们的语文成绩波动性更大,好时120多,差时80多分。造成上述种种现象的原因是语文学习的特殊性。 文学素养好,但不一定能考好语文。在应试教育下,在高三,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我想从语文试卷结构入手分析语文学习 。 语文试卷 我个人把这九大类题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积累记忆型,包括语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默写。做好这一类题,首先需要做好积累。积累零碎知识,有时是一件比较单调、费时间的事 。有时,还会对自己积累的东西是否有用产生怀疑 。我在高三复习初期就遇到过这样的疑惑。当时,我还总结了“两个凡是”。“凡是我积累的都没考到,凡是考到的我都没积累。”但是,随着积累不断增加,还有自我反思总结,我发现问题所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积累的量不够。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有的虽然记在笔记本中,但没记在脑子里。积累语基,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程。在一年的学习中,要随时把遇到的不熟悉的字词成语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零碎时间看一看,时间久了,收获一定会很大 。对于标点、病句则需要系统记忆。比如,病句的5大类27小项,各种标点的多种用法。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想强调两点。一、一定要重视课本。熟背古文,并注意分析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一定要多看几遍课下注释,尤其是重要的实、虚词。二、做好积累。18个虚词需要系统的一一背诵,在做题中遇到的陌生的或常考常新的实词,需要记录在积累本上。有时,有些典型的句子我也会记录下来。 对第一类型的题目,只要做好了积累记忆,在考场上,在相应的题目上拿到高分,并不是难事。 第二类包括作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选做题),语言运用,社科文阅读。正是因为这几种题使得语文考试的不确定因素增大,表现在分数波动很大。我个人认为,如果想把语文考好并保持在一个高水平,需要对这些题进行系统分析。所以,我把第二类定义为系统分析型。 在作文方面,我建议在第一轮复习中尝试写不同体裁的作文,并明确一两种自己拿手的体裁。在二、三轮复习中,则需要对自己的优势体裁进行强化练习。从应试角度考虑,议论文是首选。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基本固定,也能体现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议论文的写法,简单的说就是三大段。提倡写模式固定的议论文,也许与提倡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相违背,但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实用性和稳定性。 对于诗歌鉴赏,需要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使答题系统化。总结不同题材的诗,总结不同类问题的答题模式。比如说,我发现几乎每一首诗词,都会考查到手法。有时,题目中虽没有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但是你回答时,最好写上手法。因为参考答案中往往都写到手法。对于一首诗的分析,我总结了大致可概括为这样几步“点—线—面—升华”。点,即诗中关键字,包括诗眼,这也涉及到经常考查的“炼字”题型。线,即分析诗中关键句,抒情句往往是关键。面,即对整首诗的结构和内容作出概括性的分析。升华,就是透过诗歌看情感。有时,需要猜测诗人的心境和写作意图。 谈到系统分析型这类题目,还有许多话想说。但时间紧迫,只能说这些了。 我之所以想把语文题目做系统分析,是因为我想这样做,也许能让考生在做语文题目时,也像解答数学题时一样有条不紊、层次清晰。作语文试卷时,不会再感到盲目,不会再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我想,经过系统分析后,是可以将繁琐的、变化多样的设问抽象出本质,总结出答各种题的套路,真正解题时,结合具体题目,把内容套进准备好的模式中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