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昆明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昆明家教网  >  董老师主页  >  董老师的文章
家教董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6-06-07 阅读:9次

 中考临近提前掌握容易失分的题型和失分点可以避免很多失误,更好的提高中考成绩,今天我们就中考物理的十分点简单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1、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这部分:没有捷径,学生要把相关的概念背下来,再加上一些典型题的练习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2、家庭用电:家庭用电常考的就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故障。这个部分学生要理解火线和零线的概念,牢记测电笔的用法,插座、灯泡、开关的正确连接方法。

  附: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压带电体,不靠近压带电体;(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更换;(5)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线,最方便的方法是用三线、三孔插座;(6)不能随便更换较粗保险丝,更不能用铁丝、铜丝等代替保险丝;(7)不能随便更换额定电流更大的保险丝;(8)室内电线不要与金属物搭在一起,防止漏电;(9)使用室外电视天线要安装装置。

  家庭电路故障原因是短路或断路,考察点有零线短路、用电器或插座短路、电路总功率过大。

  3、多选中的常见物理量的估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识记课本上举的例子,比如学力的时候,课本上“1牛顿相当于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第二就是估算转化。比如一个中学生两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你可以根据公式P=F/SF大小为学生的重力,再估算下脚的大小,就能知道压强了。

  4、实验题:其中电学是必考的,另外重点的实验有光学(凸透镜、平面镜)、力学(浮力、压力压强、摩擦力)、密度、热学、电磁,就需要大家把这些实验考查的点研究一下。

  看实验的时候从用到的仪器(使用方法),涉及的物理量,相关的规律和公式,课本上的图片或电路图几个方面去看,注重实验过程。

  另外要理解实验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能从学过的试验中和方法对上号。

  5、简答题都是来自课本的知识点,就需要学生把课本上的概念理解透彻,看懂相关的例子和插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去解释。

 

发表于:2016-05-19 阅读:32次

中考在即掌握易错题型并进行练习,就可以在中考中避免这个失误。进而成功的应对中考物理考试。

  1.对式子 R=U/I 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无关

  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2.两只电阻,甲标有"10Ω,1A",乙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在最大电压为_______V 的电路中.

  3.L1L2 两只灯额定电压相同均为 U,额定功率 P 1>P 2,把它们接入电压为 U 的电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灯串联使用时,实际功率 P1<P2< p>

  B.两灯并联使用时,实际功率 P1>P2

  C.串联时两灯消耗的总功率 P >P 2

  D.并联使用时两灯消耗的总功 P

  4.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5.从电视机的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

  B.电流方几从灯丝到荧光屏

  C.显像管内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

  D.电视机使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答案与分析

  1.可能错误:A B D.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与电压电流等外界因素无关.

  正确答案:C

  2.可能错误:19V. 忽略了串联电路这要因素.U=10Ω×1A+15Ω×0.6A=19V

  正确答案:15V.

  分析过程:1A0.6A 是甲乙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由于两电阻串联,电流相等,为保证整个电路安全,所以应取小值 0.6A,I =I =0.6A U=10Ω×0.6A+15Ω×0.6A=15V

  3.正确答案:D

  4.可能错误:选A原因是物体被吸引有两种可能.一是其中一个物体带电,另一物体不带电,二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正确答案:D

  5.A 电流方向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发表于:2016-05-19 阅读:9次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很多,为了更好的迎接考试,同学们都会利用相当多的时间来复习备考。常青藤家教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丢分点,希望同学们掌握,并对提高物理成绩起到一定的帮助。

  (1)数学计算能力差,公式变形容易出错。 相当多的学生因为不能灵活利用数学来处理物理问题,在简单运算中失误太多,导致得分率低。

  解答计算题时,最基本的公式会,可不会结合题意来灵活变形。还有,就是不会换算单位,各物理量张冠李戴。ρ=m/V这么简单的公式,在变换成m=ρV的时候经常出错。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与学生做题只是注重数量,而忽视研究浮力的基本思路,盲目去记一些片面结论是很不开的。这种典型的思维定式,也是命题者在考卷中重点设陷阱的地方。

  (2)审题马虎粗心,不能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文字书写不全面、严谨。

  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须认真审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才容易得分。

  很多同学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比如,“……只有( )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一部分考生只答“36”而丢掉了不高于等于或低于等的关键字。

  再比如,“……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 )现象,一部分考生只答反射,而丢掉了这个关键字。

  一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拿到试题后,急于完成试题,导致对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不完全,造成解题错误。

  (3)片面理解,不加思考依赖做题感觉盲目解答。

  有些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学习上还是依靠死记硬背,迁移与应用能力差。 这类学生答题时很多情况下时凭着感觉回答,并没有针对具体问题来认真分析。

  (4)读图、作图能力差,不善于从图表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或条件。

  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如学生运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

  (5)不能把生活中具体案例与学过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很多生活具体案例中揉入的物理知识不能提取出来。

 

发表于:2016-05-19 阅读:10次

  数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家教老师分享给大家五个有效的复习建议,希望对大家学好中考数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 夯实基础,弄清概念;先把基本概念弄明确,特别是每个章节重要的公式、公理、定理。有不定项选择题,就是要清晰的概念,才能辨清哪个选项孰对孰错,更可以避免错选,漏选的情况。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多读两遍,把概念的正确表述彻底弄会,不留一丝隐患。

  二 做题更注重质量;数学是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科,埋下头来做题的同时,更要重视抬起头来想题。不能盲目做题,学会勤于思考,总结技巧、方法和思路。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掌握了方法,不能能节约考试的时间,还能提高正确率。

  三 学会融会贯通 ; 数学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一些联系。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发现是与之前相类似的。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规律,掌握实质性内容,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尤其是几何体的辅助线添法,就是一个很有规律的题目。做题中,要特别留意。

  四 错题反复做;有的同学每次测验或考试都犯类似的错误。总是在一个地方跌倒,就不得不反思了。因此,在平时做题中对错题要加以记录,特别是错因和汲取的教训要特别留意。坚持记录错题,反复地再做,也可以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不不要的失分。

  五 对弱点集中精力补习;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软肋。一旦考试恰巧出现了这些不擅长的内容,往往会一筹莫展。在短期内要做一个专题训练,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发表于:2016-05-04 阅读:14次

   初一阶段的同学需要掌握好重要的知识点才可以很好的学习好每个学科的知识,下面常青藤家教为大家介绍初一英语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英语

  初一英语的知识点: 1.人称代词的用法; 2. 祈使句; 3.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4.动词have的用法;

  5.一般现在时构成和用法; 6.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构成和用法

  1.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That's right意为"对的",表示赞同对方的意见、看法或行为,肯定对方的答案或判断。例如:

  "I think we must help the old man.""我想我们应该帮助这位老人。"

  "That's right." "You're right.""说得对"

  That's all right.意为"不用谢""没关系",用来回答对方的致谢或道歉。例如:

  "Many thanks." "That's all right."

  "Sorry. It's broken."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意为"行了""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要求。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很好"

  "Please tell me about it." "请把此事告诉我。"

  "All right.""好吧。"

  Is your mother all right?你妈身体好吗

  2. make/do

  这两个词都可以解释为"",但含义却不同,不能混用。make指做东西或制东西,do指做一件具体的事。

  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for me? 你能为我做个纸船吗?

  He's doing his homework now.他正在做他的作业。

  3. say/speak/talk/tell

  say:是最口语化的最普通的一个词,意为"说出""说道",着重所说的话。如:

  "I want to go there by bus" , he said . 他说,"我要坐汽车到那里去。"

  Please say it in English .请用英语说。

  speak : "说话",着重开口发声,不着重所说的内容,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 ) 。如:

  Can you speak about him? 你能不能说说他的情况?

  I don't like to speak like this. 我不喜欢这样说话。

  speak 作及物动词解时,只能和某种语言等连用,表达在对话中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如:

  She speaks English well.她英语说得好。

  talk : speak 意义相近,也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因此,一般也只用作不及物动词, 不过,talk 暗示话是对某人说的,有较强的对话意味,着重指连续地和别人谈话。如: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him about it . 我想跟他谈那件事。

  Old women like to talk with children.老年妇女喜欢和孩子们交谈。

  tell : "告诉",除较少情况外,一般后面总接双宾语。如:

  He's telling me a story.他在给我讲故事。

  tell a lie 撒谎

  tell sb. to do sth. /tell sb. not to do sth.

  Miss Zhao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4. do cooking/ do the cooking

  do cooking "做饭"解,属泛指。do the cooking 特指某一顿饭或某一家人的饭。cooking为动名词,不能用作复数,但前面可用 some, much修饰。从do some cooking可引出许多类似的短语:

  do some washing 洗些衣服

  do some shopping 买些东西

  do some reading 读书

  do some writing 写些东西

  do some fishing 钓鱼

  从以上短语可引申出另一类短语,不能用some, much或定冠词。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wimming 去游泳

 

发表于:2016-05-04 阅读:8次

   进入初三学习加复习冲刺高考,每个同学的学习压力和时间都很紧张,这种情况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常青藤家教老师告诉您几个复习方法,希望可以对同学们复习有帮助。

  初三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进入初三后,同学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词汇量的大量扩充和综合复习运用整个初中的语法知识点。同学们首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在学习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首要职责是要把课本中的单词、短语,重点句型等基础知识掌握好,同时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及时归纳、总结、提炼重点、难点和考点以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提升理解感知能力,更需要提高应试能力去面对略显无情的考试。同时要注意考试技巧的总结。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基础好,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我基本上都听懂了,课后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复习了。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在课后,同学们一定要花时间来把老师讲的知识点好好想一遍, 真正吃透这个知识点,使它变成自己的知识点。

  在记录错题的过程中,最好是先把题目抄上去,过一 两天再来做一遍,看自己这次是否能做对。做完后写上自己对这道题的解析:这道题考点是哪些,为什么这个题要选这个答案。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可以明显降低出 错率,培养自信心。以后再碰到类似题目就基本上可以杜绝错误的发生。尤其是那些易受思维定势影响的题目更应当这样去处理。

  最后要加强阅读理解的运用。阅读理解在中考英语试卷中 占有很大比重。要想提高阅读水平,除了学习课本外,必须在课外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量,提高 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提高要以一定的量为基础,达不到一定的量,就不会有的突破。当达到一定的结尾,就必须转到限时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又快又准的完成阅读题目。

 

发表于:2016-04-01 阅读:9次

  如何避免中考物理的主要失分点

  中考临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失分点会导致盲目复习。选择填空中涉及到的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家庭用电,多选中的实际问题估算这些小型的题目,以及实验题和简答题。就是最常见的失分点,今天(常青藤家教)我们通过几个题简单分析一下。

  1: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这部分:没有捷径,只能是吧相关的概念背下来。通过习题练习融会贯通。

  2:家庭用电常考的就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故障。这个部分学生要理解火线和零线的概念,牢记测电笔的用法,插座、灯泡、开关的正确连接方法。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压带电体,不靠近压带电体;(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更换;(5)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线,最方便的方法是用三线、三孔插座;(6)不能随便更换较粗保险丝,更不能用铁丝、铜丝等代替保险丝;(7)不能随便更换额定电流更大的保险丝;(8)室内电线不要与金属物搭在一起,防止漏电;(9)使用室外电视天线要安装装置。

  掌握家庭电路故障的原因。电路故障一般就是短路或断路、考察点有零线短路、用电器或插座短路、电路总功率过大。

  3、常见物理量的估算,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识记课本上举的例子,比如学力的时候,课本上“1牛顿相当于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第二就是估算转化。比如一个中学生两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你可以根据公式P=F/SF大小为学生的重力,再估算下脚的大小,就能知道压强了。

  4、对于实验题,电学是必考的内容,另外光学(凸透镜、平面镜)、力学(浮力、压力压强、摩擦力)、密度、热学、电磁也是重点的实验。看实验的时候要注重实验过程,从用到的仪器(使用方法),涉及的物理量,相关的规律和公式,课本上的图片或电路图几个方面去看。要理解实验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能从学过的试验中和方法对上号。

  5 简单题一般都是来自课本的知识点,学习只要把课本上的概念理解透彻,看懂相关的例子和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去解释就可以了。只要明确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就把握住了得分点。

 

发表于:2016-04-01 阅读:9次

家教老师分享清华学子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3、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个勤于动脑,肯于思考的孩子,懂得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他就能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加优秀的学习能力。

  4、课后复习的习惯。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5、及时改错的习惯。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

  7、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主要包括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8、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9、主动学习的习惯。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0、认真书写的习惯。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发表于:2016-03-15 阅读:7次

 

  上课不会听讲、不会做课堂笔记、课下不会做复习、作业拖的时间过长,当前阶段还模糊自己的问题,盲目做题等等,在高考前的复习中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引起在最后的这段时间考生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为高考扫清障碍,顺利的考入理想的大学。下面我们就从这些不同阶段的角度,具体看看每一个阶段高三复习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般来说,一轮复习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细的。这是成绩能上一个大台阶的最有利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想这样较为轻松地超越别人就不容易了。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把攻克每个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目标,然后想办法去把这个目标实现。要知道,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往往是依照班中中等学生复习进度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的。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吃不饱,那么你就可以在把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好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进行训练;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吃得过饱,那么你就应该尽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跟上老师的进度。在这个时候,只要能够保证自己跟得上大部队,那就达到了目标。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通过眼、口、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在阅读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那么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重视综合能力的突破,要重拾遗忘的知识点,,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要在牢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在最后的复习中,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并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在这一届阶段考生的复习状态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与老师同学一起复习,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复习。在校复习可能更多地需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安排,而在家,就需要自己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规划。

  在复习过程当中,要注意劳逸结合,用一张一弛的原则来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样往往能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发表于:2016-03-15 阅读:5次

 

 阅读题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掌握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迎接中考。今天我们一议论文为例讲一些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和答题技巧。议论文的考查内容一般有: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今天通过几个例题来看一下;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已经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3.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2008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分析:此例设计了四道考题,1题考查论点,很多考生面对这样的考题往往不愿多动脑思考,而是直接选择文题或现成的话语作答。比如本文,题目仅仅是答案的一部分,作者论述得更多的是要养成好习惯,因此,要认真阅读文本,真正理解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不能怠惰取巧。2题考查文章思路,很多考生在解答填空题时很容易不顾线段长短啰唆半天,且不注意与题干上提供的内容相衔接。这些都是答题时的大忌。3题要求正确理解文章使用反复修辞方法的匠心,要从正面理解,明确其强调作用。4题要求宽泛,只要是学语文中的一个习惯就行,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自己的习惯上,要叙议结合,深刻分析,以表达自己拥有这一习惯后的结果。

  答案: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2.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 ()游泳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3.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得下工夫。 4.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董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见《跬步斋读思录》)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习的目的。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了。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作为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痴”“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我所说的为人,不是今之学者装饰自己,给别人看为人,而是董健先生所私心向往的为了别人,即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1.快速浏览上文,提取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孔子有关读书的两种境界:

  董健最初对孔子言论的理解:

  本文作者提出的三重境界:

  2.文章引用董健先生对读书境界认识的事例和宋太祖读书的事例,作用是否相同?你是否明白作者的用意?

  3.文章语言含蓄凝练,往往有很深刻的意义。请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炫才耀己:(2)开慧益智:

  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作者认为为人是读书人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此,你有何体会?请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