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南京家教网  >  小王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电子守恒法-高中化学
家教小王老师的文章专栏
电子守恒法-高中化学
发表于:2014-11-28阅读:58次
1、配平原理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因为整个过程的本质好比是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这一失一得之间,电子守恒。故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结合二者化合价的改变情况,可以分别把氧化剂、还原剂的计量数计算出来,这样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就顺利配平了。

2、方法和步骤

①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并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向。

 在配平时,需要确定先写方程式那边物质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左边反应物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右边生成物的计量数。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既可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也可先配平反应物的计量数。

②列出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情况。当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止一种时,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将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进行叠加。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最终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

3、实战演练

    +7     -1            0  +2

⑴ KMnO4+HCl ___________ Cl2+MnCl2+KCl+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Cl2和MnCl2,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Cl2和MnCl2的计量数。

+7                   +2     

降低Mn   →               Mn    5e    ×  

  -1                   0

升高Cl    →             Cl2    2e    ×  5

所以先配平为  KMnO4+HCl   点击浏览下一页  5Cl2+2MnCl2+KCl+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2KMnO4+16HCl =5Cl2+2MnCl2+2KCl+8H2O

   -3   +6                     0   +4

⑵ (NH4)2SO4  __________   NH3+N2+SO2+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N2和SO2 ,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的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N2和SO2的计量数。

+6              +4    

降低S   →             S       2e    ×  3

-3                0

升高N                N2      6e    ×  1

所以方程式先配平为 (NH4)2SO4 ___________  NH3+1N2+3SO2+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3(NH4)2SO4 =4NH3+1N2+3SO2+6H2O

+1-2  +5                  +2         +6  +2

⑶ Cu2S+HNO3    点击浏览下一页  Cu(NO3)2+H2SO4+NO+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Cu(NO3)2 、H2SO4和NO,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的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Cu(NO3)2 、H2SO4和NO的计量数。(因为Cu和S的化合价均升高,且它们来自于反应物Cu2S ,Cu和S的原子个数比为2:1,按此比例叠加化合价变化数目)

+5               +2    

 降低N        点击浏览下一页         N       3e    ×  10

    -2           +6   

升高S  点击浏览下一页              S        

     +1               +2       10e  ×  3

2Cu   点击浏览下一页  2Cu

所以方程式先配平为Cu2S+HNO3 点击浏览下一页  6Cu(NO3)2+3H2SO4+10NO+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3Cu2S+22HNO3 =6Cu(NO3)2+3H2SO4+10NO+8H2O

〔练一练〕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FeS2+O2  点击浏览下一页SO2+Fe2O3

2.  FeS+H2SO4   点击浏览下一页  Fe 2 (SO4)3+SO2+H2O+S

3.  Ag NO3      点击浏览下一页   Ag+NO2+O2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