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南京家教网  >  周老师主页  >  周老师的文章
家教周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11-28 阅读:21次

    中考还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一些考生肯定会有焦虑的情绪出现。在此,南京中考家教建议:

    考生和家长都要调整心态,心理期望值不要过高。当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老师应排除外界干扰,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来转移考生的注意力,不要人为制造紧张气氛。目前,中考牵动着众多考生、家长、老师的心。心理专家说考生临考前大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但过度的焦虑会影响大脑,认知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身体上则表现为易疲倦、心悸、失眠、怯场、食欲不振、提笔忘字、莫名其妙头晕等症状。

  对于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心理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考生和家长心理期望值过高,过度追求完美而让孩子产生了压力。她建议,考生应调整心态,学习上不要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告诉自己:“该复习的我都已复习了,没什么好紧张的。”赵慧莉特别提醒,当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应排除外界干扰,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来转移考生的注意力,不要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应注意加强与考生的心理沟通,重视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疏导。同时,家长自身也要放松心情,平时咋样就咋样,不要处处小心翼翼,努力营造一种自然、宽松、愉快的环境。

    南京初中家教认为,劳逸结合是必要的,不能因为考试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27 阅读:28次

    南京初中物理家教认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编写的《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物理》(以下简称《物理中考指导书》)的编排分为三大部分:考试说明、复习指导和附录。考试说明分为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及要求和试卷结构。复习指导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附录的内容重在指导学生中考前的复习和心理调整。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稳中有变,体现创新

  从《物理中考指导书》中可以看出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都没有发生变化,书中一如既往地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同时《物理中考指导书》进行了删改,增加了探究性与开放性试题,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流程合理,方便使用

  复习指导中每章节都有四个板块:双基回顾、学法指导、例题分析和复习练习。双基回顾实际上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对本章知识的了解。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本章的重点,化解本章的难点,重在解题方法的指导。例题分析选择典型例题,给出了分析过程,但是没有解答过程,解答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最后通过复习练习进行反馈。这样的流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切合物理复习课的思路,教师和学生使用时感到既实用又顺手。

  在四个板块中,双基回顾采用的是填空的方式,一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便于梳理。例题分析重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列出了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复习练习分为练习一和练习二,练习二的试题难度高于练习一。大部分学生一定要认真细致的完成练习一,因为考试中有大部分试题是基础题,基础题抓住了才能得高分。

  三、积极审慎,渗透思想

  《物理中考指导书》中的每一个题目都经过精挑细选,认真编制。学法指导在帮助学习理解重点、难点知识时,不是简单叙述,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便于掌握。复习指导中增设的《实验复习专题》强调了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中考试卷更加重视实验过程中一系列能力的考查,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让学生对实验做到系统复习,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附录一:给你一双隐形的翅膀,对于学生中考常见错误分析和考前复习指导更是精心设计,学生感到很亲切,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复习时,要充分发挥《物理中考指导书》的指导功能。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用好复习指导的四个板块,双基回顾中的知识必须首先掌握,学生最好在复习课前阅读课本后独立完成,找出自己不清楚的内容,增强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例题分析由学生解答之后再对照分析过程,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和研究,挖掘方法,重视解题策略和方法指导,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提高复习效率,减少复习的盲目性。课堂上重点展现学生的问题,注重讨论过程和问题解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考前一定要认真利用好附录二,对照知识框架检查是否还有缺漏,形成知识网络。只要用好中考指导书,相信考生一定会以良好的心态取得满意的成绩。
   
    南京中考物理家教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27 阅读:44次

 南京高中物理家教对物理试卷做出分析!

    为期两天的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小高考”)3月17日正式开考,根据近两年江苏“小高考”的情况看,考生单科得A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得4A的总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考的加分,让学业水平测试回到它本来的要求,而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是另一场“高考”。
  物理 试卷平和易上手拿a有难度

  考生反映:今年的试卷难度与去年相当,试题结构也没有大的变化,冲a的难点主要在选择题的23题和计算27、28题的后几问。今年题目比较平和,除了压轴题目涉及动能定理的题目有点难度之外,其他的都与平时模考难度相当。

  三十六中物理老师严乾:

  今年的试卷结构和往年一样,试题总体遵循重视基础知识的原则,符合学业水平测试的指导思想,确保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c。试卷重视对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考查,试题有新意强调思维过程与联系实际的问题考查。在某些试题上能打破平时的常规思路,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将实验与图像结合起来考查,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体验过程的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此卷中将编入题中,既丰富了题目的寓意,又让学生备感亲切。

  整卷试题难度分布,由易到难,梯度上升,试题全面考查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的b级知识点,学生要想得a还要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知识的熟练应用、数学手段的应用有着扎实的功底才能实现。从整张试卷来看较难得分点是选择题23题和论述题27、28题的最后一问,考查的都是今年新增加的c级要求题目。如23题考查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运动过程和受力分析;27题第三问考查了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28题在考查基本物理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应用数学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南京高考物理家教总结,想考好物理,试卷的研究是一定的。把握了考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27 阅读:17次

    南京初中物理家教认为,想学好物理,多做实验也是硬道理!

    在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其总和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分析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力,判断重力以外的力(不管是内力还是外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如果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或系统做了功,则物体或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否则机械能守恒。

  (2)机械能量的转化判断。对于一个物体或系统,分析是否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如果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而不存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否则机械能不守恒。

  同学们在学习机械能守恒的过程中,由于对守恒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刻,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下面就两种常见错误认识进行分析。

  错误认识一: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分析:这种说法不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力不做功,而不是合外力为零。例如小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仅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但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错误认识二:只要机械能的总量不变,也就是机械能守恒。

  分析: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而不存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转化,例如用手拉一物体恰好克服斜面摩擦力沿斜面加速下滑,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可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从功的角度分析,除重力外还有人的拉力及摩擦力对物体的做功,不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除了机械能外还有人的化学能及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参与转化,故此过程不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例: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 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解析:对A、C选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做功为零),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A、C选项是错误的。

  B选项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故B选项是正确的。

  D选项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

  综上所述,我们在具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时,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从做功的角度考虑

  ①对于一个物体,若只有重力做功,而其他力不做功,则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②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包括弹簧在内组成的系统),如果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考虑

  物体间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系统与外界没有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部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南京中考物理家教认为,物理中能量的学习有些抽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研究,对物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23 阅读:49次

      南京小学奥数家教整理了一年级的奥数题,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数方格: 

   

解答:直接数白格不好数,我们可以数出图中长方形共有5*6=30(个)小方格,其中黑格7个,白格共有30-7=23(个)

       南京小学数学家教总结,想学习好小学奥数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21 阅读:143次

      下面的小学一年级奥数题是南京小学奥数家教出给大家的,一起来做做吧!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数方块2


答案:20个


      南京小学数学家教认为,增强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就要先从观察新鲜事物做起!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1-19 阅读:246次

       南京幼儿家教认为,记忆力是影响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记忆力的培养。

  1、请在5分钟内记住以下8个车牌号,每个车牌号由6个无规律数字组成:854126、712214、532462、192457、654781、357812。(知名小学入学面试精选难题版)

  专家解析:考察记忆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将各个数字形象化,给各个数字编成不同的事物,比如记忆数字“8”,就将其视为一副眼镜,数字“1”,一个站立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谐音来记忆数字;这样形象的记忆就不会让孩子感觉记忆数字枯燥乏味了,而且还会又快又准。

  2、分类和记忆:给几个水果的图片,里面有蔬菜,看一会,然后盖住,老师说名称,问图片里没有的是什么,图片里跟别的不是一类的是什么。(实验二小2010年面试题型)

  专家解析:考察基本常识和记忆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分辨水果和蔬菜,并引导孩子指出不同点,让其亲身感受这种差异性。比如,西瓜是绿色的外皮,西红柿是红色的;西瓜是水果而西红柿是蔬菜。有了这种体验就很容易记忆水果和蔬菜的特色了。

  3、短时记忆:(若干个红色,白色,绿色,蓝色,黄色图案,老师让考生看过后闭上眼睛,老师拿走一个颜色,问考生那个不见了?)(二里沟小学2009择校生面试题)

  专家解析:考察记忆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将几种颜色想象成具体的东西,红色的是大苹果,白色的是纸张,绿色的是树叶,蓝色的是天空,黄色的是大鸭梨。这样就不难找出哪个被拿掉了。

  4、记数字:给几个数字,让看一会,然后拿走,问刚才都有什么数字,各有几个。(实验二小2010年面试题型)

  专家解析:考察记忆力。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给数字分组,容易记忆的放在一起,比如3838,2011之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小组内数字利用联想,快速想象和数字有关的身边事。周而复始,孩子看到长串的数字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5、短时记忆:(老师说出两组词,每组8个,考生听后马上复述。例如:邮局、银行、书店等等)。(热心家长发布的幼升小面试题)

  专家解析:考察记忆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编故事记忆词组,比如,我在邮局寄完信件后,去银行取了钱,取完钱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好看的图画书。。。。。。有了故事情境就不容易丢三落四出现紧张忘词的现象了。

  6、出示一组图片,有多少个樱桃?有多少个花生?(30秒内答题)

  专家解析:考察观察力和注意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玩各种记忆游戏,比如开火车的游戏,记忆不同的地名;还可以讲故事,让孩子进行复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南京学前家教建议,记忆力要在平时多注重培养,这个时期的孩子记忆力很好。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0-30 阅读:43次

  南京初中数学家教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法!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 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 -6

  (-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

  得零

  得任何数

  5、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点评】:本节课张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密切社会生活的问题情景—抗旱,由此引入新课,并利用学生熟悉的数轴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充分体现了课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自我建构的过程等理念,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了问题训练单,将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当新知识获得之后,必须按一定方式加以组织,为新知识找到“家”,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张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个人性格不同,采用异质分组,使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对交流、互换角色,达到了性格互补的目的。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认识都得到完善,这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们也同时看到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南京初中英语家教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不是做了多少题,而是在于这些是否能够真的帮助你查漏补缺,这才是提高成绩,有效的方法!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0-30 阅读:19次

  南京初中数学家教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南京初中英语家教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不是做了多少题,而是在于这些是否能够真的帮助你查漏补缺,这才是提高成绩,有效的方法!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

发表于:2012-10-26 阅读:458次

南京小学语文家教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专项训练,内容填空,一直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不少同学也是非常的困扰,不妨一来动手做一做吧!
  1、春天到了,( )和柳树说话了,( )给柳树洗澡了,( )给柳树梳头了,( )跟柳树捉迷藏了,柳树跟( )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 )了。
  2、小燕子说春雨是( )的,麻雀说春雨是( )的,小黄莺说春雨是( )的。

  3、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 )了,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 )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 )了。

  4、( )和( )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是( )和( )。

  5、春眠不觉晓,( )闻啼鸟。夜来( ),花落( )。

  6、花对(),桃对(),()对细雨,山清对(),鸟语对(),万紫对()。

  7、小小的鸟蛋()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9、()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10、《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我”画了个()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的太阳送给(),()的太阳照亮冬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的太阳。

  11、乌鸦口渴找水喝,看见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瓶口(),乌鸦喝不着水。乌鸦想到的办法是把()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12、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3、“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一边( )一边( )。

  14、朝看太阳辨( ),夜望北斗知( )。一场( )一场寒,十场( )要穿棉。

  15、( )在前面带路,( )吹向我们。我们像( )一样,来到( )里,来到( )上。

  16、小壁虎向( )、( )和( )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 )。

  17、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 )。

  18、小蝌蚪的妈妈是( )。

  19、荷叶( )的,( )的。

南京小学英语家教认为,多做题,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及时的查漏补缺!
                                                                      文章来源于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