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zhql的文章专栏 |
---|
高考阅卷体会
发表于:2013-08-22阅读:15次
|
2011高考化学阅卷总结 今年有幸参加了高考化学的阅卷工作,改的是30题,一道14分的实验题。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上阅卷非常公平。 高考阅卷,实行流水作业,每一组阅卷老师都只改一道大题,并且第一天是试评。通过一整天的试评在第二天正式阅卷工作开始的时候已经对答案非常熟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通过第一天的试评,在第二天正式阅卷之前先对试评出现的情况做一总结后,在原有《评分细则》制定更为详细的《评分细则》。并且在以后的改卷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一细则,不得更改,使得所有考生得到统一标准下的无差别阅卷。 在以后的阅卷工作中,每一份试卷同时由系统分给两位阅卷老师批阅。如果两位老师的结果没有任何差别,则系统自动汇总到合格卷;如果两位老师的结果有差别,系统会自动分给第三位老师(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三评),取其中相同结果为准确结果;如果三位老师都不一样,将会有最终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这就保证基本不会出现错误阅卷。 同时在阅卷工作中,对阅卷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由系统对阅卷老师的阅卷情况进行实时总结,包括:阅卷总量、错评总量、恶评(分差2分以上)总量、有效阅卷总量。同时,阅卷组组长一直在系统中查阅每一位老师的阅卷情况,及时指出每一位老师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果某一位老师的出错率比较高,影响阅卷公平性,将会劝其离开高考阅卷,并在全省教育系统进行通报,最后对又快又好的阅卷老师进行表彰。保证所有考生在始终如一的正确标准下得到公平对待。 二、网上阅卷对学生的卷面有要求。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所以要求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 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的有着很微小的差距,所以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一定要特表好看,但是一定要清晰。 三、老师在评分过程中的主要原则有:①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②简答题的关键字、要点化给分原则 ③多答案填空题的挑选正确的给分原则。学生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所以高考试题对学生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基础和细节。实验题是最容易暴露学生问题的一种题型,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种题型。所以有的老师甚至说:高考成绩好不好,化学实验见分晓! 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的这道实验题。 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 、Br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 和Br ,流程如下: (1)操作I使用的试剂是 ,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 ,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 。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 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 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1.2 10 ,K =6.3 10 ;H2CO3的电离常数K =4.5 ,K =4.7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试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试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 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答案: 30、(1)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4)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提供3种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有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有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主要错误: 第一小题第一空 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或CCl4 溶液是正确答案。 有的同学没有看到下层溶液含溴单质,所以选择了苯;有的同学由于匆忙写成了四氧化碳、CCl2 或者没注意大小写写成了CCL4 、ccl4 。 第一小题第二空 答案唯一,是分液漏斗 有的同学写成了分液露斗、分液瓶或者分液烧瓶 第二小题第一空 正确答案:除去溶液中的SO42—、使溶液中SO42—沉淀 有的同学将硫酸根写成了SO22— 或者SO42+ 第二小题第二空 正确答案:11.0≤pH<12.2 或者[11.0,12.2) 有的同学写成11.0<pH<12.2 或者(11.0,12.2) 第三小题第一问 有的同学漏选得一分,错选不得分。 第三小题二问 有的同学注意到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同导致的亚硫酸和碳酸的浓度不一样,却没有点出两种酸的浓度不一样,很可惜。 第四小题要求有步骤、现象、结论 有的同学没有写全,很可惜。较多出错点还有: 方案一、没有注意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用碳酸钠和亚硫酸钠。 方案二、气体通入顺序出错。现象描述出错,主要出现在品红现象出错。比如,品红不变红,品红没明显现象。 方案三、采取同学比较少,但是成功率比较高。 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复习和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夯实基础 1、关注高考重点、热点。 如: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关系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pH 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及应用等等。 2、回归课本,扫除盲点。 如:煤的干馏 无机非金属材料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高分子材料 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色、态、溶解性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 3、辨清混淆点。 如:化学式与分子式 胶粒带电而胶体电中性 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胆矾加热分解为化学变化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 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盐酸是混合物(氯化氢的水溶液) 二氧化硅——光导纤维;硅——半导体 酸的元数由能电离出氢离子决定 金属氧化物可能为酸性氧化物 等等 二、仔细审题 (1)“正确”、“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一定”、“可能”等 (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3)“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4)“等体积”“等质量”“等物质的量”等; (5)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6)“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7)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① 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② 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③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8)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9)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4L.mol-1的适用条件。 (10)图像题要先看清纵、横坐标,在注意变化趋势,分析特殊线、点 等 三、学会分析 1、分析问题要从基本的切入点入手,形成有效合理的基本程序,注重养成思维品质。才能有效的避开陷阱和寻找解题的契机。 如:电解池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实验的分析(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分析—结论);水的电离;pH计算等等 2、分析问题所用有效信息的提取,有时可采用带着问题重读题干的方法。 3、.注重学科思路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认识问题的本质,便于深刻认识并灵活运用知识。 4、注重学科素养的养成。 守恒观: 质量守恒:适用于化学反应、溶解度计 算、稀释过程。 电子守恒: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 物料守恒:适用于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守恒。 电荷守恒:适用于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计算等。 价态观:总价为零,有升有降。 平衡观:水解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 难溶物溶解平衡。 如:用电荷守恒分析原电池电极方程式 用溶解平衡分析侯氏制碱法原理、蒸干制无水盐问题 用电离平衡分析强酸制弱酸原理等等 5、分块归纳,建立知识检索和联想体系,便于迁移知识和灵活应用。 四、规范答题 1、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填“名称”、“符号”、“化学式”还是“代号”、“序号”等 3、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 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小分子”;电化学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电解质环境的区别。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① 物质状态。② “+”“-”号。③ “kJ/mol” ④ 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7、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 8、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 9、化学符号使用要准确:有机结构简式要注意连接方式;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不写C(HC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和周期的表示)。 10、容量瓶、量筒等量器没有注明规格,滴定管没有注明酸式或是碱式。 实验题语言表达要准、全、合理,如气密性检查,要有明确的要点,否则就是废话。 11、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平衡和速率的计算中要注意体积的变化,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注意体积的换算和密度单位。 12、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 13、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 14、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 15、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和特殊结构的辨别,苯环和环己烷的区别。 五、总结语言描述题 1、简单实验性描述 浓硫酸的稀释; 证明沉淀完全的方法; 洗涤沉淀的方法; 检查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分液时操作; 溶液pH测定的方法; 喷泉实验的引发; 气体纯度的检验; 检查是否漏水的方法等 2、实验现象、作用等方面的描述: ①现象描述:“固体--溶液--气体”,要全面 ②答作用:“直接作用+(根本目的)”。如尾气吸收装置的作用“: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有仪器的作用,试剂的作用,装置的作用 ③指错:句型:“不应该-----”,或“-----是错误的” 。 改错:“应该---” ④答原因有三种: A.“有理 ” ---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B.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C.反说---“如果---就- ” 3、物质检验的方法: ①单一亚铁离子的检验 单一铁离子的检验 亚铁离子中混有铁离子的检验 铁离子中混有亚铁离子的检验(利用亚铁离子的还原性) ②检验混合溶液中既有Mg2+也有Al3+ ③铵根离子的检验 ④SO42-离子的检验 ⑤检验SO2气体 ⑥检验氯气 ⑦检验氨气 4、化学原理性分析: 利用水解平衡或电离平衡解释溶液的酸碱性 利用溶解平衡解释酸除水垢的现象、侯氏制碱法原理;蒸干制无水盐等问题 原电池原理解释化学反反应速率 等 答题模板:原理--实际条件的影响--结果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考试中 把好八大关 决战赢高考 钻研考试说明,把好方向关; 重视回扣教材,把好基础关; 磨砺学生思维,把好能力关; 跳出题海战术,把好选题关; 提倡换位思考,把好讲评关; 消除认知盲点,把好究错关; 强化规范训练,把好答题关; 落实专项训练,把好落实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