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雪薇的文章列表 | ||||||||||||||||||||||||||||||||||||||||||||||||||||||||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酒精 盐酸作用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6 阅读:713次
还原糖 除蔗糖外的单糖和二糖(具体有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麦芽糖 乳糖) CuSO4在检测还原糖中 生成Cu2O 在检测蛋白质中则与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 为什么要洗去浮色
酒精
必修1
P19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1~2滴洗去浮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P9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10mL无水乙醇中研磨绿叶(或体积分数95%的乙醇)
P115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3~5min)→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1︰1混合配成解离液(解离的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必修2
P88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冲洗后解离同上
必修3
P75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选修3 P34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将胡萝卜段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消毒
盐酸
必修1
P26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水解(在小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将盛有盐酸的载玻片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如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P115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解离→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同上
必修2
P88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解离→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同上
|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6 阅读:282次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Ⅱ)
很多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和脂肪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主”是一种比较的意味 题中提到“主”时 答案只能是糖类而不是其他)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 ![]() 细胞中的糖类
组成元素 仅含C H O
教材: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相关阅读(纯了解)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发现有些糖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此外,有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恰好是2:1,如甲(CH2O)、乙酸(C2H4O2),符合碳水化合物定义,但不是糖类。所以称糖为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至今仍有人使用。
多糖 (C6H10O5)n 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高中接触的多糖:淀粉 纤维素 糖原 水解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1单糖结合成二糖 多糖的过程 叫脱水缩合 (这个过程产生水) 反过来叫水解 (消耗水)
3单糖与二糖 多糖的划分 能否水解
4还原糖包括葡萄糖 果糖(上表中六碳糖与二糖中 除蔗糖外都是还原糖多糖都不是还原糖)
5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 植物是脂肪和淀粉
7(糖类 氨基酸 脂质可相互转化)
8生物大分子 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包括核酸 多糖 蛋白质等
9人体能直接吸收的糖 单糖。二糖 多糖必须分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10葡萄糖+果糖(酶)→蔗糖 这个过程利用ATP 必修1P90
11合成ATP的主要能量来源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化能合成作用 糖类水解 以放热形式放能 不能合成ATP
12人体正常血糖水平 0.8~1.2g/L(必修3)
13糖类可与其他分子结合 如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14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没有糖原,糖原仅存在于细胞内部
15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不同于细胞內液),含糖类 无机盐 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16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某正确选项(目前的问题是我完全找不到依据)
17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必修2P69)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细胞中的脂质
组成元素C H O (必含)
磷脂含有元素仅有C H O N P 其他脂质仅含C H O
1.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内质网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能合成蛋白质的只有核糖体 只是某些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 2.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 多糖 核酸等 (脂质是一个大类 其中部分脂肪为生物大分子其余均不是 因此不能说脂质是生物大分子) 3.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 不耗能(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
5.激素: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 (非大分子 可以口服)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为氨基酸衍生物 (可以口服)
(其他激素都含有肽键 口服会被水解 不能口服 可注射)
6.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约39kJ的能量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 而氢的含量更多 必修1P32
以下内容纯了解
a胆固醇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也可以在体内产生 b老年人的血管壁上容易沉积胆固醇 c日光浴使皮肤发生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 d植物表面的“白霜”叫蜡质,是一种脂质。蜡质的主要作用是限制非气孔性失水,另外,在防止紫外线的照射、抵抗细菌、真菌病原菌的入侵中都起一定的作用。
生物名词积累
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教材)/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百科)
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结构和系统就会解体。代谢又称细胞代谢。
|
||||||||||||||||||||||||||||||||||||||||||||||||||||||||
核酸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6 阅读:318次
核酸的结构(Ⅱ)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一个核苷酸分子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核酸中碱基共有5种: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核酸中五碳糖有2种:脱氧核糖、核糖
![]() (磷酸H3PO4是固定的,仅一种)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磷酸+脱氧核糖+A/G/C/T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A/G/C/U构成核糖核苷酸;
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RNA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 DNA的结构:
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连接而成。
双链DNA分子的结构(必修2)
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必修1P33)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配
G、C配。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A T间有2个氢键 G C间有3个氢键(必修2P51)
![]() RNA的结构:
RNA分为 mRNA tRNA rRNA等,一般为单链长分子,不形成双螺旋结构。其中tRNA为三叶草形,如上图,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 核酸的功能(Ⅱ) 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病毒中也有核酸~)(必修1P26)
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必修2P58改编)
(具体功能1):做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必修2 46页)
①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具体功能2):有遗传效应的遗传物质片段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①转录: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成为转录。
②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用到所有种类的核酸,包括DNA、mRNA、tRNA、rRNA,必修2具体讲过程)
(具体功能3):做酶
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具体功能4):构成细胞器结构
核糖体RNA,也叫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非书)
![]() ![]() DNA是指由脱氧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长链 RNA是指由核糖核苷酸链接成的长链
RNA的分布:
①在细胞中:
a有DNA的地方就有RNA
b另外细胞质中有RNA
②病毒:仅RNA病毒
转录、翻译:(必修2P63)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中中进行的,细胞核中DNA如何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这一过程成为转录。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必修2P64)(也就是说,从DNA到蛋白质,中间必须经过一个RNA的过渡,所以在细胞中有DNA的地方就有RNA。至于病毒,在活细胞外不能进行生命活动,哪种病毒就只有哪种核酸)
RNA的合成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核酸组成元素C H O N P
![]() ATP:1核糖+1腺嘌呤+3磷酸
核酸的水解 消耗水 得到许多核苷酸 核苷酸的水解 也是核酸的彻底水解 得到磷酸 五碳糖 碱基 反过来结合的过程 产生水
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蛋白质 多糖 核酸等
![]() 实验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点)
1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a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
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即为生理盐水
3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须现用现配
4步骤:取细胞 固定 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
相关知识点
1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必修2P42
![]() 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和其他时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质呈丝状。
3染色体 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龙胆紫溶液(必修1P115) 醋酸洋红液(必修1P115)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必修2P88)
4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5病毒只具有一种核酸 DNA或RNA
6细胞质基质由水 无机盐 脂质 糖类 氨基酸 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没有蛋白质)
7必修2P86 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用于解答某某特征的细胞中染色体较多是错的)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必修2 76页)
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必修2P57)
|
||||||||||||||||||||||||||||||||||||||||||||||||||||||||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4 阅读:229次
元素
1.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原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
[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必修1P16)组成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环境。(必修1P19)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必修1P19)
③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必修1P38)]
2.
①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O C H N P S K Ca Mg等(前6位为鲜重顺序)
微量元素Zn Fe B Cu Mo Mn
C: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必修1P16)
“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必修1P33)
干重前4排序:C O N H(题中未指出干重或鲜重即指后者)
作用
Fe 参与组成血红蛋白
I 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缺I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对幼儿 由缺碘导致的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缺少 还会影响脑的发育)Na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90%以上来源于Na+、Cl-(必修3)
必修1P73图
![]() ![]() (图分别为吲哚乙酸、一种叶绿素分子(局部)、血红蛋白分子(局部))
化合物
蛋白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有机化合物: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
无机盐的作用(Ⅰ)
①一些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血钙离子浓度太低抽搐
③维持胞的酸碱平衡
○血浆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必修3)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 无机盐 色素 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细胞中水的作用(Ⅰ)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③多数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④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把细胞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体外
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海洋中孕育的,生命一开始就离不开水。
各种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 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一般地说 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
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水的含量不同幼儿时期>成年时期;幼嫩部分>老熟部分
细胞衰老 细胞内水分减少 结果使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 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衰老的其他特征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核膜内折 染色质收缩 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同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也不同 如心肌含水量为79%,血液含水量为83%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a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
b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c干种子不浸泡则不萌发——自由水减少,代谢缓慢。 d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 e失去结合水的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a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
b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产生水的部位 过程
叶绿体→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单糖合成多糖 脱水缩合)
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
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
ATP的合成(两个磷酸的结合)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反应、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DNA的复制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转录 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多糖的合成 细胞内(如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
利用水的部位 过程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将水分解成氧和[H])
线粒体→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
ATP水解(释放能量)在一切需要能量的部位
肝糖原水解(得到葡萄糖) 肝细胞内(肌糖原不分解 直接被利用)
淀粉 蛋白质等的消化(水解为葡萄糖 氨基酸)消化道
DNA RNA的水解
生物大分子 1.生物大分子,又称单体的多聚体
2.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分子(局部)(必修1P35)
![]() 2.血红蛋白示意图(必修1P23)
![]() 3.血红蛋白的功能:运输载体的功能,运输氧(必修1P23)
4.存在位置:
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必修1P40)
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细胞内部(必修3P13)
5.血红蛋白的已知元素:O、C、H、N、Fe
|
||||||||||||||||||||||||||||||||||||||||||||||||||||||||
细胞篇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4 阅读:2122次
![]() ![]() ![]() (①2002年7月12日美国《科学快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几位病毒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消息和简略的研究过程②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成幼苗③病毒个体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被制成蛋白质结晶。遇到宿主细胞,他才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病毒
①没有细胞结构 是非细胞生物
②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③主要由蛋白质及核酸(遗传物质)构成
④包括HIV、噬菌体和某某病毒
⑤RNA病毒:
a: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必修1P29)、SARS病毒(非典)(必修1P29)、烟草花叶病毒(必修2P46)、流感病毒
b:RNA病毒仅由RNA和蛋白质构成,除以上四种(高中)外都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 (必修1P2SARS病毒模式图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俗称非典型肺炎)
![]() (必修2P44)
![]() (HIV模式图必修3P41)
遗传物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必修2P58改编)
DNA病毒,仅由DNA、蛋白质构成 DNA为其遗传物质
RNA病毒,仅由RNA、蛋白质构成RNA为其遗传物质
细胞,含有DNA和RNA及其他复杂结构 DNA为其遗传物质
2HIV专门攻击T细胞逐渐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哪些结构算细胞结构呢)
![]() ![]() 其中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必修1P13)
细胞
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必修1P2)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必修1P40/55/57/107)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必修1P13)
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必修1P6/必修3P2)
细胞是开放系统(必修3P5)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必修1P55)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必修1P115)
细胞核:
细胞的分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依据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必修1P8)/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必修1P13)
注: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必修1P52)
![]() 筛管细胞:
筛管细胞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所有细胞器(包括细胞核)都退化了,筛管细胞就好比一个管道,如果管道里有很多固体杂质,运输效率就会很低下。所以在进化中,筛管细胞的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就退化了,而完全靠伴胞养活。 所以成熟的筛管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百度百科)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必修1P40)
②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必修1P40)
③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必修1P73)
④人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必修1P24)
细胞膜: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必修1P10)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细胞器分布
动物细胞: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溶酶体 纺锤体
植物细胞: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溶酶体(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无溶酶体) 纺锤体
其他真核细胞: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溶酶体 纺锤体
原核细胞:核糖体
遗传物质的载体:
原核细胞:环状DNA分子、(质粒小型环状DNA)
真核细胞:染色质(体):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质、DNA分子
质粒: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必修2P103)
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选修3P6),编码其非生命所必需的性状,如鞭毛(非教材)。
![]()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壁:
①细胞壁在细胞膜外对细胞起支持、保护作用(必修1P43 )
②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必修1P63)
③动物细胞都没有胞壁(必修1P40),其他细胞几乎都有细胞壁
④其中只有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P43)
DNA RNA,DNA为遗传物质
原核细胞
![]() 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拟核
拟核是原核细胞内那个环状DNA分子所在的区域
原核细胞的种类1蓝藻(蓝藻不是植物)2细菌
1蓝藻(也称蓝细菌 但不是细菌)包括 蓝球藻 念珠藻 颤藻 发菜
2细菌的辨别 ① 带有细菌字样 ② 有形状如 螺旋 杆 葡萄球等
![]() ![]() ![]() ![]() ![]() 自养生物:仅以无机化合物为营养进行生活、繁殖的生物(百度百科)
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必修1P105)
蓝藻:
中有叶绿素、藻蓝素,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增增殖而繁衍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非书)新陈代谢类型:自/异养,需/厌氧型生物(前者叫同化方式 后者叫异化方式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即为自养)
生态系统成分与同化方式的关系
(我的理解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即为生产者 同时也都是自养生物 生产者以外 能致其他生物生病或死亡的即为消费者 既对活的生物不造成威胁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则为分解者 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即为异养生物 包括侵害活体获得有机物即不侵害活体获得有机物来合成自身物质的生物)
真核细胞 例子:除原核细胞外的细胞均为真核细胞。或者除了病毒和原核细胞外的所有细胞。
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其中有以DNA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染色质(体))
植物细胞:
①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②准确划分标准:有细胞核,同时有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的细胞
![]() ![]() ![]() 相关
1所有细胞都能产生ATP(合成ATP的主要能量来源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化能合成作用)
2人体中没有纤维素
3台盼蓝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而不能使活细胞染色
4洋葱根尖细胞特点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5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必修1P11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细胞学说的意义:
1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必修1P10)
2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必修1P12)
统一性:
(生物界的统一性)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学说第一条),细胞学说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必修1P12)
②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必修1P89)
③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这说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必修1P90)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 主要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必修 1P19)
染色体 1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必修2P86)
2(高中)仅真核细胞内有染色体
3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与蓝藻相关--水华、赤潮
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都是消化酶→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都是分泌蛋白 |
||||||||||||||||||||||||||||||||||||||||||||||||||||||||
某些名词在教材的不同页多次出现! [高中生物]
发表于:2016-03-24 阅读:214次
界限
能否水解:单糖与多糖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与原核
能否利用光能: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必修1P108)
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水解
必修1P24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需要酶的催化
必修1P29核酸水解后得到许多核苷酸
必修1P30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P31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必修1P88ATP的水解,即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
必修1P83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所有(书上所提的“几乎”,诸如此类的词语,是出于严谨,我们的学习以大体为主)
必修1P32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必修1P107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必修1P83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
必修1P54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必修3P115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初级消费者
骨架
必修1P33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必修1P47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必修2P49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磷酸——脱氧核糖骨架)
必修1P6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游离
必修1P48 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必修1P88在有关酶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
必修2P54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和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必修2P60游离磷酸基:
必修2P64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磷酸
必修1P28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必修1P88有关酶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
必修1P66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尾”部是疏水的
同位素
必修1P48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3H标记亮氨酸
必修1P1021941(美)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H2O(18)+CO₂→(植物)O2(18) H2O+C(18)O2→(植物)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必修2P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说服力的实验。
必修2P52(选学)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必修2P59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特异性
必修2P57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必修2P52碱基特异性配对
必修2P57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必修3P19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必修3P36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前两道防线就是非特异性免疫。
必修3P39抗原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最基本的
必修3P6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必修1P6/必修3P2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修2P102“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和“基因的运载体”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随机
必修2P5孟德尔的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例如,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必修2P25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必修2P82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必修2P116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必修3P6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必要条件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必修2P12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必修3P9)
固定说法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修1P24)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修1P40/55/107)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必修1P1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必修1P115)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必修1P112
分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它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病因,人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医学(必修2P8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必修2P3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排出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必修3P8)
染料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必修1P18)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必修1P19)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必修1P19)
甲基绿——DNA——绿色(必修1P26)
吡罗红——RNA——红色(必修1P26)
台盼蓝: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必修1P43)
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必修1P47)
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染色体(必修1P115)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必修2P88)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必修1P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