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雪薇的文章专栏 |
---|
某些名词在教材的不同页多次出现!
发表于:2016-03-24阅读:214次
|
界限
能否水解:单糖与多糖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与原核 能否利用光能: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必修1P108) 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水解 必修1P24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需要酶的催化 必修1P29核酸水解后得到许多核苷酸 必修1P30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P31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必修1P88ATP的水解,即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 必修1P83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所有(书上所提的“几乎”,诸如此类的词语,是出于严谨,我们的学习以大体为主) 必修1P32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必修1P107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必修1P83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 必修1P54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必修3P115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初级消费者 骨架 必修1P33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必修1P47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必修2P49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磷酸——脱氧核糖骨架) 必修1P6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游离 必修1P48 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必修1P88在有关酶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 必修2P54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和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必修2P60游离磷酸基: 必修2P64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磷酸 必修1P28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必修1P88有关酶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 必修1P66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尾”部是疏水的 同位素 必修1P48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3H标记亮氨酸 必修1P1021941(美)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H2O(18)+CO₂→(植物)O2(18) H2O+C(18)O2→(植物)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必修2P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说服力的实验。 必修2P52(选学)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必修2P59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特异性 必修2P57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必修2P52碱基特异性配对 必修2P57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必修3P19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必修3P36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前两道防线就是非特异性免疫。 必修3P37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用专门对付这种病原体的“武器”进行战斗,也就是产生特异性免疫 必修3P39抗原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最基本的 必修3P6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必修1P6/必修3P2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修2P102“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和“基因的运载体”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随机 必修2P5孟德尔的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例如,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必修2P25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必修2P82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必修2P116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必修3P6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必要条件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必修2P12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必修3P9) 固定说法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修1P24)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修1P40/55/107)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必修1P1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必修1P115)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必修1P112 分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它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病因,人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医学(必修2P8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必修2P3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排出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必修3P8) 染料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必修1P18)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必修1P19)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必修1P19) 甲基绿——DNA——绿色(必修1P26) 吡罗红——RNA——红色(必修1P26) 台盼蓝: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必修1P43) 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必修1P47) 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染色体(必修1P115)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必修2P88)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必修1P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