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武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涂雅雯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家教经验
家教涂雅雯的文章专栏
家教经验
发表于:2015-04-22阅读:221次
       起先我做家教就不被室友看好,她们觉得我很娇气,吃不了苦,刚开始做家教一般都是教师上门,所以有时候即使自己在武昌还不得不跑汉口教书,因为武昌高校林立,家长或多或少都有学校情结,要求需要某某学校的男教员或女教员,因此,注定我的家教之路的坎坷。

  在网上有时会浏览很多家教信息,这就需要把握时机,同时体现能力的机会到了,在通过家长的考核后使我懂得,不光你要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如何去教,如何让家长相信你,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绩提高,在面试之前,我会在网上下一些准备资料,备好课,第二天面试的时候,将准备好的资料拿出一部分,进行启发教学。


比如教英语,有很多初中家长向我抱怨,孩子总记不住单词,是不是很笨,首先,我会说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作为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虽然关心,但是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叛逆心理,越是让他学,他越不学,所以面对这类家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家长少批评,多鼓励,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长期没有自信,常常听到家长的指责,心里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反倒不利于成绩的提高,所以要找到学生提不高的原因,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这类学生,一开始,我并不会直接教他们单词,而是做卡片游戏,比如引导式的启发学习,我的方法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也有着一定效果,一开始,我会让他把卡片上有图案的单词都过一遍,然后拿出带有图案没有单词的有几组卡片,问他能不能把它们的英文单词填上去吗,学生填上去的单词越多,自信心也会提高,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记不住单词,而是没找到方法,原来英语这么有趣。


其次是语法,我知道英语语法是很枯燥的,如何学的有趣呢 ,我曾经教一个孩子英语语法,虽然他不一定全懂,但是比起之前的模糊概念,有了明显进步,我从来就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也不会把语法讲的多么深奥,记得我的英语老师讲的如此的复杂,每天的英语课都写了一大黑板,这里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说有些东西有时候并不一定那么复杂,其实语法说白了就是二大体系:一是主谓,二是主谓宾|主系表,其他的都是在他们基础上的衍生,什么主谓宾宾补,主谓间宾+直宾,关于英语的几大从句,我想大家小时候都深受其害吧,总是把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拿来比较,其实越比较越容易记混,有时当你把英语语法的框架和用法用会了,那些说同位语从句是对事情的具体描述,定语从句是对先行词的修辞时,根本不用理会。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是举大家问得最多的单词和语法问题,阅读写作也很重要,但是就不一一例举了。


到了大三,我在天门城南中学有实习过五个月,在那里我主要也是教的英语,当时我正在考教师资格证,所以对如何上课也有了新的研究,带我的老师指导我上课的步骤,要求我运用word ,ppt ,flash等工具,每次上课我都需要做好PPT,第一步是导入,我会使用音乐或者视频的方式,选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在观看3分钟的段视频或音乐后,让学生回答和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那段时间,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让课堂生动,管理好班级课堂纪律,在学校,学生总是说我太过温柔,以至于学生太调皮,我从来就不是一位会随便体罚的人,我希望的是我的课堂,我讲的足够好,而不是靠威严去管理学生,当然有时候也需要纪律的约束,在学了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后,我更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作为班主任,自身需要做什么,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注重美育,德育的培养,学了中外教育史,我发现,中西教育的差别,中国的教育在进步,也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教训。


大四开始就在准备考研,虽然没有时间做家教,但是也看了很多教育的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这对教育是多么完美的一种描述啊!如果教育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那承担教育的人将是怎样的一群人?


有位哲人说过: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绝对不是分析、理性、程序、而是一种激情和本能。也许有些绝对,但是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或者是比较张扬,或者是相对内敛,但一定是激情!前者以优秀教师李镇西为代表,后者以魏书生为典范。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就事业的激情。

  
教育原本就是一首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变换着不同的主题,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散文家张放在描写徐志摩教书时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副场景:他给我们在课堂上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作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徐志摩先生做教师的时候,每每上课,有时干脆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坡上杂乱躺坐,听小桥流水,望群莺乱飞,学生在他的激情引领下,随他遨游诗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写诗是需要有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在心中永远有一股激情,有一种冲动,如果这些东西停止,那么在一个教师身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就会变的平常、平庸、平淡。那些教育行为就会变的琐碎、乏味,缺少感染力。

 
因为有爱,常常就可以唤起一个冰封的内心世界。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师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取得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只有用爱心才能赢得爱心,用感动唤起感动。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李叔同先生的文章,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课堂上,先生看见一位调皮的学生在看课外书,下课后,当别的学生陆续走出教室了,身着长衫的先生轻轻地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深深地给这个学生鞠了一躬,面带温和的微笑,说:下次请不要看课外书了!在给教师做培训的课堂上,我无数次引用过这个教育的小细节,每一次都感动于先生的那颗包容学生的大爱之心,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显示出了名师的真风范、学者的大气度、师德的高水平。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人,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恒久的热爱之心,对学生有一颗仁慈宽厚之心,教师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沟通就会在心灵深处最温暖的地方。爱,有时候也许并不需要语言,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轻轻的触摸,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人性深处的爱,源自人心深处的善意,但是正是这些东西,最是无声胜有声,如果有了这些,我们还会因为学生偶尔的过失而声色俱厉地斥责吗?还会有语言过激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吗?还会有冲动地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吗?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越是走近,越觉得自己贫乏;越是学习,越是觉得自己有限。一个好的教师,一定应该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在困惑中寻求答案的时候,实现自我提升的。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做好一个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读书人,我想做教师职业,是需要永远的有源头的活水的,面对迅速变化的新世界,教师一旦今天停止读书,明天就将停止教学。读书过程本身也就是与世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人从狭隘走向宽广的过程。



     
一个酷爱读书的教师,一定有着很高的精神品位,浑身上下洋溢着浓厚的芳香的书卷气息,象钱梦龙、象李叔同、象梁启超这样的读书人做了教师,不但他们自己本身,就连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丰富博学而自然变得内心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读一些书,尤其要读一些教育名著,如果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等名家的书,教师很难成为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如果没有教育思想上的高起点,就不会有教育目标上的高追求,就很难有人格上的高品位,更不可能有事业上的大作为。

   

《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曾子也曾经说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提升,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具质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每一天、每一课、和每一个学生的接触,都应该是有心并用心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是处处留意的有心人,成功不可能建立在不可琢磨的侥幸和偶然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是倡导反思的,如果教师能够每天写教育日记,认真总结在一天中教育工作的得与失。今天的课因为什么上的很成功?为什么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洋溢着激情和感动?为什么今天批评这个学生,学生那么愿意就接受了?为什么今天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本来简单的事情搞的一团糟?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记载下那些让我们内心世界有所震动的事件本身,哪怕只是几十个字,几百个字,这都是一个可贵的反省和思考的过程。几年以后把那些最精彩的部分,选编出来就是最有味道的文章,我确信在教育的世界里,那些闪烁火花的东西,永远都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永远都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注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古人说:事事洞明皆学问,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成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将各种碎片穿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单独看来好象没有价值,但是你要将他们加以组合,他们就会光彩夺目,其实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就应该是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教师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



       
我愿意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也愿意周围越来越多这样的教师。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