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武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黄磊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教育的本质
家教黄磊的文章专栏
教育的本质
发表于:2012-07-13阅读:89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也曾经讲过,爱是教育的根本。的确,如果没有爱,那么一切理论的,形式的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效果的。


   影片《小猪教室》中,星老师在六年级开学的那天带去了一头小猪,想把它养大后再吃掉,从中带给孩子们一些关于生命的思考。然而,到最后却有了“吃”与“不吃”的两派。明明打算养大后吃掉的,为什么有人又不忍心吃呢?我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了爱的付出,有了对小猪的感情:他们一起给小猪做了漂亮的房子,并给它取名小P;喂它最喜欢吃的西红柿,和它一起踢球;狂


风暴雨那天,六年级2班的每个人都不能安心睡去,直到确保了小P的安全;小


P不见的那天,大家急切寻找 ;很多很多,在和小P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给了小P爱与关怀,小P则给他们的童年带去了无限的欢乐与难忘。我们试想,如果他们只是把喂养小P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一样去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对它有任何的感情付出,那么还会有最后的两派的讨论吗?  


    讨论中,仍然有人坚持要吃掉小P; 他们认为,小P和其他动物的生命是平等的,是用来被人类吃掉的。有人认为,他以后不会再去食肉。他们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没有权利去结束他们的生命,并把它做成自己盘中的美餐。但更多的人说,他们以后会去食肉,但是他们不忍心将小P送去食肉中心,把它变成自己的盘中餐。所有的生命应当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们只是不忍心杀害小P?我想,正是因为整个过程中都有孩子们对小P爱的付出,因为他们有了对小P地感情,有了对小P的依恋,所以才有了那样的思考。而至于前两种想法,我想也是基于对小P感情基础之上的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其他的一切的教育,类似于《小猪教室》给我们的启示,都应当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没有爱,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各种技能。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教会学生什么?对他们的做人,对他们的品行修养的教育,如果我们不付诸于爱的话我们能真正的教会他们吗?当父母不断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如何应该孝顺长辈,而自己对老人却一点都不孝顺时,他是无论如何都教不会就孩子孝顺的道理的;当一个老师整天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而自己却从来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带给他人难堪与尴尬时,他是教不会学生礼貌的……只有当教育者自己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付诸于爱,这样逐渐的对学生产生影响,使他们自己也付诸于爱,并在过程中收获快乐,从而他们才能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思考,也从而在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对学生关于生命,道德的教育,我们更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这样深层的教育,简单的口头的言论无法达到它的教育目的。或者说这样的教育,教师是无法交给学生的。教师能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引导,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如何在能引发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考?---爱,只有爱才能做到这点。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的传述交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但那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真正的深层的正确的认识。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