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小王老师的文章列表 |
---|
英语成绩总是不能提高怎么办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4-11-12 阅读:8次
英语成绩总是不能提高怎么办
我的英语成绩总是不能提高,常在及格附近徘徊,该怎么办?
任何结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那么,你首先得去找一找原因,我想你可以用发散思维来找原因。比如,你为什么能把理化学好?为什么别人能把英语学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从中有所启发,另外,根据你多次失利的现实,首先要在心理上消灭害怕情绪,如中国男足要出线,必须克服恐韩症一样。另外,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不要急于求成,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相信只要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 |
数学知识结构具有四大要素 [学术论文]
发表于:2014-11-12 阅读:48次
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数学知识结构具有四大要素,即事实、事理、事用、事体。
具体来讲这四大要素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
⑴感知(事实):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是基础,一切数学学习活动只有知道了“是什么”,才能进一步地探索“为什么”从而才能理解和应用知识。
⑵理解(事理):为了对一个数学结论能够理解,必须明确它的原理 ,它的来龙去脉。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解释等,都要弄懂搞明白,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事实的原理。
⑶应用(事用):数学教材当中,对例题的总结,练习题的解答,及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都是“事用”掌握的过程。
⑷系统化(事体):“事体”指的就是“知识体系”。数学学习材料之间具有种种联系,如果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能达到由此及彼的作用。掌握“事体”有以下几个作用:知识结构严密化,记忆牢固,思维灵活多样,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因此通过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是十分重要的。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够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与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
学好化学分为两关,“细”关,“综合分析关”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11-11 阅读:9次
学好化学主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来填上血肉,然后用神经和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这个知识的有机体内涵丰富。化学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来提高,靠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
学英语有什么诀窍:兴趣+态度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11-11 阅读:11次
|
中考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
发表于:2014-11-10 阅读:20次
本文主要内容是最新中考化学经典题型:基本实验操作。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气体验满 D.液体过滤,火柴熄灭 |
发表于:2014-11-10 阅读:35次
一个完整的问答题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 1.物理现象 2.物理过程 3.理论依据 4.正确结论,有上述几部分基本就可以得到满分。 以北京市中考题52题为例: 小磊同学是班里的“大力士”,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公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担心大石头会妨碍车辆正常通行,于是他决定把石头推到路边,但是他费了很大的力,累得满头大汗,石头却一点没动,他的同学小颖恰好路过,看到此情景说“你的行为很值的赞赏,但是你对石头并没有做功。”你认为小磊同学对石头做功了吗?为什么? 有不少考生答案是没有做功,因为石头没有移动距离,最多可得一半分,因为他没有把理论依据说出来。 正确答案是: (1)小磊对石头没有做功(结论)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理论依据) (3)小磊对石头用了力,但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小磊没有对石头做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再举一个中考问答题为例: 用久的灯泡壁发黑,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时,亮度比原来的要暗一些,为什么? 有的考生就一句话,先升华后凝华。这只能给1分,正确的答案是:通电的灯丝在高温下由固态钨升华为气态的钨灯丝会变细,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壁,产生凝华现象,形成固态的钨,所以灯泡壁变黑了。 变细的灯丝电阻会增大,根据电功率的公式,电压一定时,电阻增大,灯泡的实际功率会减小,所以亮度会降低。 |
理综常见问题分析 []
发表于:2014-09-22 阅读:48次
由于学生之间成绩层次的不同,每个实际状况也不同,因此说在考试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理综在高考中占有300分的分值,并且每道题的分值也较高,例如说一道选择就是6分,高考这样竞争激烈的考试,就拿北京来说,一分最多的时候涉及到150人,也就是说,高考总分你比别人分数了低了一分,那么名次就可能下降150名,那么多错一道理综选择题的话,就有可能让你的名次降低900名,这样的数字很有威慑力。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是发现问题,那么考生在理综考试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时间分配的问题。 初次接触理综,很多考生觉得考试时间不够,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几次考试之后这样的情形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对于半数考生来讲,一直到高考时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时间分配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时间不足的方面,还有就是部分在某些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整体答题节奏变乱,导致试卷没有做完,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高考的,例如2009年、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考试普遍学生遇到的问题,2013年高考理综卷难度降低,这样的现场得到一定的缓解。 但是目前从一些学校的练习题来讲,难度还是高于高考,加上一些学生做题速度慢,还有个别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即便是一些优秀的学生答题节奏也被打乱,于是考生在理综考试中时间不够还是普遍的现象。 2.理综卷自身的特点,引发的一些问题。 理综卷和单科卷有本质的不同,例如说题量增加,每道题的分值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主要是的题型特点在变化。就拿生物选择题来说,北京卷中才出现5道选择,学生平时学习四本书,这五道选择题要最大限度的考出学生的能力,更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追求知识点覆盖面,这样的话,题目相对单科考试来讲比较综合,学科内综合度高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应的增加了,所以考生在考试的时候面对生物选择题,稍有不慎就判断错误,题目的本身对考生能力要求增加了。还有化学综合题更加综合了,将不同的考点放到一起,导致考生稍有不慎,就这里被扣一点分数,那里被扣一点分数,加到一起被扣的分数就很多了,这样也导致考生没有考查理想的成绩。还有物理计算题分值高等等特点,这些都是由于理综卷自身的特点,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常出现以下的问题: (1)分值高,心理压力增加。考生面对分值高的题目,怕出错,做题速度慢,加上放不开,这样的话更可能让考生不能正常发挥出水平。 (2)考生自身答题习惯中存在的不足被放大。例如说一些考生存在审题不细致,答题步骤不合理,表达不严密等等答题习惯的问题,这样的话容易失分,由于分值高,考生付出的代价也高。 3.考生备考中存在的大量不足在考试中得以显现。 除了时间分配这个表象之外,考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还是由于平时备考中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的,例如说:理综卷中《物理》这一科中,考生常暴露的问题有: 选择题部分:考生对基本物理概念不清楚,对基本物理规律不理解。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计算问题能力不足 考生读图能力欠缺 实验题部分:考生对基本测量仪器原理不清楚导致读数错误 考生在备考中没有重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 考生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出错 考生分析实现误差能力较弱 考生解答设计性实验题的能力不足 简答题部分:考生对知识理解能不足 考生不会分析物理过程,不能抽象出物理模型 考生不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致信息题读不懂 考生不能找出隐含条件 考生不能熟练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物理问题。
|
沉淀符号的使用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9-22 阅读:91次
化学方程式中经常会涉及到沉淀符号,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不该加呢?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以便同学们参考使用。 1.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不溶性沉淀物,则在这种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表示。如: H2SO4+BaCl2=BaSO4↓+2HCl 这里生成的HC1存在于溶液中,不用“↑”表示。 Ca(HCO3)2===CaCO3↓+CO2↑+H2O 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分别用“↓”和“↑”表示。 2.如果反应物本身是固态,生成物虽是不溶性固体,也不用“↓”表示。 3.在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虽然是可溶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呈晶体析出,也应用“↓”表示。如合成氨联合法生成纯碱有这样的反应: 4.反应物中的不溶性固体,也一律不用“↓”表示。 谨记:“↓”和“↑”是实验现象的符号表述,真的看见了沉淀下沉了沉积了或者气体冒出了产生气泡了就用,没有看见不要用。
|
数学笔记的解题技巧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20 阅读:41次
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能有效的利用好课堂时间。课堂上既要认真听讲,又不能拉下重要内容的笔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怎样记笔记最有效。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
理科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20 阅读:9次
虽然说学习内容各不相同,但从学习方法上理科学习还是有互通的方法的。一般情况下,理科某一科成绩好的同学,其他理科也不会太差,就是这个道理。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理科学习的方法。 先说数学,数学是让很多理科和文科学生头疼的科目。我也不好把握它应该怎么学习,但是最近我确实偿到了学习的快乐。我是这样学习的。 数学重要的课本的见解和例题,大家要把握好这个点,一定要注意课本,就是说你刚刚学完一节,作习题时如果没有思路,你就要好好的回忆课本讲了什么,要做到课本与习题的巧妙结合。建议高一高二的同学,分几步走。 课前要预习。很多书都这么说 ,可是很多同学都不屑,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您能落实好预习,你的数学就可以好一半,你预习时的态度要端正,不是看一遍书就完事,而是要认真的思考,看看讲解的内容和例题是怎么联系的。然后看懂后就做书上习题,不要小看书的习题,进几年高考题目有好多都是根据书的习题改的,这个要做好的。一定要做出数来,对照答案。 上课听讲要认真。看看老师是怎么演绎数学的,看看老师的说法和你预习时的一样不,最好记下老师的例题,这例题绝对经典,可以当作对象研究的。 课下学习不可缺。课下认真的完 物理,这是我每次考试不用复习的科目,因为我们班主任就是物理老师,他在领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的题目,而且我们做的题已经很多了,不用惧怕。 物理其实就是几个公式然后在题目中运用一下,我根本说不好到底怎样学,因为有些人有问过我,我说了半天他们都不明白,但是我最后说 老师上课的例题是最重要的,好的物理老师就是看上课会不会有经典例题。所以大家只要重视上课和课后习题的讲解就OK了。但是重要还是习题精做啊! 化学生物课本重,习题不宜过多弄。 精做习题无空洞,再看课本莫闲中。 化学被成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是虽然多还是很有规律的,但是规律也得记忆啊!还不如就是最简单的,看课本,不厌的看,看的越多越好,如果你一学期能认真的看7遍的话,化学成绩没个不高,但是我必须强调,看书的时候要带着疑问和思考,去看,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那些知识,我现在高三也总是每天抱着课本看,化学还是满有意思的。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