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蒙老师主页  >  蒙老师的文章
家教蒙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12-02 阅读:25次

初中物理电功、电功率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电流做功的实质是                               。电功的基本公式是            ,除此之外还有                                。

*2.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       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电功率的基本公式是       ,除此之外还有              。

**3.电热器是根据                 制成的加热设备,它的发热体是用           大、        高的材料制成的。焦耳定律指出: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它的公式是                   。

**4.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6V时,1min内消耗电能144J,则通过用电器的电量为     ,用电器的功率为        ,电阻值为        。

 

知识的应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Wh是电功率的单位,kW是电功的单位      B.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功率的仪表

  C.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        D.功率为100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0h耗电1kWh

**6.一只标有“220V  25W”的灯泡,其中“220V”表示该灯的          ,“25W”表示该灯的          。1度电能供该灯正常工作    小时。

***7.一只电能表上标有“220V  10A”和“3000R/kWh” 的字样。它所在的电路上连入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得超过      W。若该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5圈经历的时间是3min,则该电路上正在工作的用电器的功率是        W。

 

知识的拓展

***8.甲灯标有"220V  100W"的字样,乙灯标有"220V  15W"的字样,甲灯的电阻比乙灯的电阻      ;若将它们串联接人电路中,则    灯亮些。

***9.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220V 40W”和“220V 60W”的字样,它们中    的电阻大些,若灯丝的长度相同,     灯丝粗些。若将两灯并联起来,接在某一电源上,则两灯的电压之比是     ,电流之比是      ,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较亮的灯是       。

****10.某同学测定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所连接的电路如图16-1甲所示。灯泡的电阻约为15Ω,请指出该电路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

                                                                      

                                                       。

当该同学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6-1

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001年山东中考题)

 

 

电  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能;电流通过电灯时,灯丝炽热发光,电能转化为     能和      能。电流通过电炉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1.5]

*2.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    ;如果电压和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就越    。所以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上      、       和        的乘积。写成公式是          。[1.5]

*3.一个小电动机在6V的电压下,电流在1min内做功180J,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A。[1.0]

*4.通过某用电器电流是0.4A,3min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4320J,则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      V。[1.0]

*5.某用电器接在家庭电路上,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是0.4A,消耗了44000J的电能,则该用电器使用的时间是       s。[1.0]

*6.测量电功应选用的仪表是(   )。[0.5]

  A.电流表      B.电压表       C.电能表       D.电压表和电流表

 

知识的应用

**7.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6V,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则通电5min,电流做功     J。[1.0]

**8.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     ,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器用电的度数。某同学家中的电能表九月底显示3362 3 ,十月底显示3428 5 ,那么这位同学家十月份共用电    度,相当于      J。[1.5]

**9.如果把标有“220V  100W”的电灯接入家庭电路,通电1小时,则电流做的功为      J,它的电阻为      Ω。[1.5]

**10.已知:电阻R1>R2,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    两端电压大,电流通过    做功多;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    电流大,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    做功多。[1.5]

**11.下列计算功的公式中,哪一个不适用于计算电功?(    )。[0.5]

      A.W=UQ       B.W=Pt        C.W=UIt      D.W=Fs

**12.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决定于电路中的(    )。[0.5]

      A.电流                              B.电流和这段两端电路的电压

      C.电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量       D.电流、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阻

**13.某用户的电能表在三月底抄表时的示数为0268 7 ,到四月底抄表的示数为0352 9 。则用户4月份用电为(   )。[0.5]

A.352.9      B.268.7J      C.84.2       D.84.2J

**14.R1=6Ω,R2=12Ω,串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求(1)1min电流通过R1做的功。(2)3min通过R2的电量。[1.5]

 

 

 

**15.在电路中有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6V,通过的电流是200mA,5min内电流做的功是多少?[1.5]

 

 

 

**16.有一只灯泡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正常使用10小时,消耗了1度电,这只灯泡工作时的电流多大?[1.5]

 

**17.如图16-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R1的阻值为40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求:1min内R2消耗的电能。[1.5]

 

 

 

**18..有一用电器接在220V的电路中,工作了2小时,用了1.1度电,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是多大?[1.5]

 

 

 

***19.电阻R1=100Ω,R2=300Ω,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是多少?两电阻消耗的电能之比是多少?[1.5]

 

 

 

知识的拓展

***20.一只电能表上标有“220V  10A”和“3000R/kWh”的字样。若该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圈,求这段时间内电路上消耗了几度电,电流做了多少功。[2.0]

 

 

 

****21.某航天器上装有光电池板,其面积S=8m2,正对太阳能产生U=120V的电压,为工作舱提供I=10A的电流。若太阳光照射处每1m2面积上每1s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是E=1×103J,试计算该光电池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η=?[3.5]

 

 

 

 

 

电功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电流在                 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常用计算公式是          。[1.0]

*2.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0.5]

*3.做同样多的功,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用的时间        ,而电功率小的用电器用的时间        ;在相同的时间里,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做的功        ,而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做的功          。[1.0]

**4.一只灯泡两端电压是220V,10min消耗的电能为2.4×104J,则灯泡的功率是     W,通过灯泡的电流是        A,灯丝的电阻是        Ω。[1.5]

**5.某用电器的电阻是10Ω,接在220V的电源上,正常工作时的电流2A,则该用电器正常工作1min消耗了      J的电能,该用电器的电功率是     W。[1.5]

**6.5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80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则这段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J,导体消耗的电功率是    W。[1.5]

**7.有一只标有“220V  1500W”字样的电炉接在220V的电路上,1h要消耗    度电,通过电炉的电流是      A,1s电流要做功      J。[1.5]

**8.5s有3C的电量通过用电器,电流做了18J的功,则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是      A,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      V。[1.0]

**9.某用电器的功率是100W,它工作1h消耗的电能是      kWh。[1.0]

**10.某用电器工作40h,消耗电能1kWh,它的功率是      W。[1.0]

**11.把1210Ω的电阻丝接在家庭电路上,电阻丝消耗的功率是      W。[1.0]

**12.某用电器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流是1.2A,若通电10min,电流做功     J,该用电器的功率为      W。[1.5]

 

知识的应用

**13.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叫          ,在此电压下工作的用电器的功率叫          。用电器只有在          下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低,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高,会影响用电器的寿命,还可能      用电器。[2.0]

**14.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它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      A,灯丝的电阻为      Ω。[1.5]

**15.标有“220V  5A”的电流表,最多可接“220V  100W”的电灯    盏,如果这些灯每天工作5小时,30天用电      kWh。[1.5]

**16.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额定电流是0.3A,将它接入电路中,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那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是   Ω,它的额定功率是   W,此时的实际功率是     W。[2.0]

**17.“12V  6W”的灯泡接入6V的电路中,通过灯丝的电流是(   )。[1.0]

A.2A        B.0.5A       C.1A        D.0.25A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kWh是电功率的单位,kW是电功的单位      B.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仪表

   C.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一定多              D.灯的亮度决定于灯的实际功率

**19.以下各单位中不是电功率单位的是(   )。[0.5]

  A.kWh        B.J/s        C.W        D.V A

**20.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0.5]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效率高低

  C.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              D.电功率是表示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多少

**21.把10Ω和20Ω的两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上,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1.5]

 A.1:2        B.1: 1         C.2: 1         D.1: 4

**22.电功率是反映(   )。[0.5]

     A.电流做功大小的物理量          B.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消耗电能大小物理量            D.能量转化效率的物理量

**23.白炽灯的亮度决定于它(   )。[0.5]

     A.额定功率的大小                B.实际功率的大小  

     C.加在灯上的电压的大小          D.电灯自身电阻的大小

**24.某用电器电阻为4Ω,每秒钟有5C的电量通过该用电器,求用电器的功率。[1.5]

 

 

**25.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接在家庭电路上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灯丝的电阻是多少?该灯正常工作40h,耗电多少kWh?[1.5]

 

 

 

**26.标有“36V 40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多大?灯丝的电阻多大?若接到40V的电路上时,实际功率多大?[1.5]

 

 

**27.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4.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5Ω,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多大?把它接在3.5V的电源上,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2.5]

 

 

**28.要使标有“9V  9W”字样的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75W,它两端的实际电压应为多大?[2.5]

 

 

**29.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接在110V的电路上实际功率是多大?[2.5]

 

 

**30.标有“3V  3W”字样的灯泡,通过0.2A的电流时,电功率多大?[2.0]

 

 

**31.一定值电阻,当通过0.4A的电流时,实际功率为16.4W,当通过的电流为0.3A时,实际功率多大?[2.5]

 

 

 

知识的拓展

***32.现有“220V 40W”、“110V 40W”和“36V 40W”的三个电灯,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则(   )。[1.0]

A.“220V  40W”的电灯最亮       B.“110V  40W”的电灯最亮

C.“36V  40W”的电灯最亮          D.三盏电灯一样亮

***33.将“220V  60W”、“220V  40W”和“220V  100W”的三只灯泡并联起来接到220V的电路上,则它们的总功率是(   )。[1.5]

  A.200W        B.100W          C.60W           D.40W

***34.下列四盏灯正常发光时,灯丝中电流最大的是(   )。[1.5]

  A.“220V 60W”    B.“110V 100W”    C.“36V 40W”   D.“24V  25W”

***35.家庭电路在用电高峰时,电源电压只有210V,那么标有“220V  100W”的灯泡的实际功率(   )。[1.0]

 A.等于100W    B.小于100W      C.大于100W    D.无法确定

***36.家庭电路中有甲、乙、丙三盏电灯,它们的额定功率分别是40W、60W、100W,它们均正常发光时最亮的是(   )。[1.0]

 A.甲灯         B.乙灯         C.丙灯       D.三盏灯一样亮

***37.额定电压相同的两只灯泡,其额定功率之比为2∶3,则两灯的电阻之比为(   )。[1.5]

     A.2∶3          B.3∶2          C.4∶9        D.9∶4

***38.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的示数虽然有变化,但始终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其原因可能是下述的哪一种?(   )。[1.5]

A.变阻器的总电阻太大          B.电压表的量程太大

C.电源电压太低                D.电流表的量程太大

***39.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较暗,但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总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也不发生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下述的哪一种?(   )。[1.5]

 A.电源电压太低             B.变阻器的总电阻太大

 C.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     D.变阻器接入电路时,接的是上面两接线柱

***40.在如图16-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时,只有一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5]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41.如图16-4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时,则(   )。[1.5]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的功率变大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灯的功率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的功率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灯的功率变小

***42.电路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电路的电阻变为原来的3/4,则电路消耗的功率为原来的(   )。[1.5]

 A.4/3倍         B.3/4倍        C.3/16倍          D.16/3倍

***43.A灯标有“220V 100W”,B灯标有“220V 60W”,两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分别是RA与RB,则(   )。[1.5]

A.RA>RB     B.RA=RB       C.RA<RB      D.无法确定RA、RB的大小

***44.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在           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光;小灯泡过亮,是因为                            ;小灯泡过暗,是因为                                。[1.5]

***45.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至少要    节干电池。电压表应和    并联,最好选用     V的量程。闭合开关后,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6.滑动变阻器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的作用是                    

                                      。[3.5]

***47.把R1=2Ω的电阻和R2=4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已知R1两端的电压是1V。求(1)电源电压;(2)R1、R2消耗的电功率各是多少?[2.5]

 

 

 

***48.如图16-5所示,R1=2Ω,R2=4Ω,若电流表的示数为3A,求:(1)电压表的示数;(2)R1、R2消耗的功率各多少?[2.5]

 

 

 

***49.如图16-6所示,灯泡的电阻RL=40Ω,R是标有“20Ω 5A”的变阻器,电源是由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试求灯的功率变化范围。[2.5]

 

 

 

***50.电能表上标“220V  3A”的字样,此电能表最多可接“220V  100W”的电灯多少盏?这些电灯正常工作一个月(30天),平均每天用4小时,共耗电多少度?[2.5]

 

 

 

***51.标有“220V  75W”字样的电铬铁,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多大?它正常使用8小时消耗多少电能?1kWh的电能可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2.5]

 

 

 

***52.一只11Ω的电阻,要使它的实际功率为44W,应将它接在电压为多少V的电源上?接通后1min通过该用电器的电量是多少?[2.5]

 

 

***53.教室里有6盏40W的日光灯,如果同学们平时注意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熄,平均每天少开灯半小时,那么,一个月(30天)可节约几度电?[2.5]

 

 

***54.一个标有“24V 40W”的灯泡接在36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发光,还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此电阻消耗的功率多大?此电路工作5h消耗多少电能?[2.5]

 

 

 

***55.电阻R1与R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已知:电阻R1=3Ω,且消耗的功率P1=0.12W。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阻R1两端的电压。[2.5]

 

 

 

***56.有一只小灯泡,它的额定电压是6V,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若所加电压为5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2.5]

 

 

 

***57.如图16-7电源电压为24V,灯L标有“12V  10W”。(1)要使灯正常发光,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为多大?(2)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25.6Ω时,灯L消耗的功率是多少?[3.0]

 

 

 

****58.某同学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当他合上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灯变亮时,电压表的示数反而变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的示数反而变大。经检查所有器材均完好。

(1)根据上述情况画出该同学实验时的电路图;

(2)若按该同学实验时所连接的电路进行实验,结果电流表和电压表如图16-8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A,电压表的读数为    V,测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3.5]

 

 

 

 

 

焦 耳 定 律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大量实验证明,电流通过导体主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      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   比。这个规律叫       定律,可用公式        表示。[1.5]

**2.某电热器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5min,放出11880J的热量,则通过它们的电流是      A。[1.5]

**3.有一个110Ω的电阻丝,通过它的电流是2A,要产生44000J的热量,所需的时间是       。[1.5]

**4.阻值为20Ω的电阻,两端加6V电压时,1min通过电阻丝的电量是       ,10min电阻丝上产生的热量是       。[1.5]

**5.下列公式中,哪一个是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0.5]

A.Q=I2Rt        B.Q=UIt        C.        D.以上都是

**6.已知电流I安通过电阻R欧,t秒内产生的热量是Q焦。如果电阻减半,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将是(   )。[1.5]

 A.2Q          B.Q          C. Q/2          D.8Q

**7.一把标有“220V 40W”字样的电铬铁,正常工作时,1 min产生热量为(   )。[1.5]

 A.40J        B.240J      C.2400J       D.24J

**8.两根电阻丝的阻值之比是2∶3,通过它的电流之比是3∶2,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导体上产生热量之比是(   )。[1.5]

A.2∶3           B.3∶2         C.1∶1           D.9∶4

 

知识的应用

**9.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它的主要部分是      ,它是用      大,     高的合金丝绕制成的。常见的电热器有      、     等。[1.5]

**10.某导体的电阻是2Ω,当通过的电流为2A时,1min产生的热量是      J。[1.0]

**11.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分别是20Ω和10Ω,如果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上,通电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根电阻丝上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如果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通电后,两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1.5]

**12.一只电熨斗接在220V的电路上,每分钟能产生30000J的热量,则该电熨斗的功率是      W,它的工作电流是      A。(保留两位小数)[1.5]

**13.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20V,5min通过导体的电量是20C,则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是       J。[1.0]

***14.把两条电阻丝串联后接到电源上,发出热量较多的一定是(   )。[1.0]

 A.电流较强的   B.电压较大的   C.电阻较小的     D.以上三个都对

***15.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0.2A,1min产生的热量是432J,则电热器两端的电压是(   )。[1.5]

 A.120V       B.60V        C.36V           D.10V

发表于:2013-09-22 阅读:34次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点提醒: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首先,归纳知识点。比如:根据作文的题材、内容进行适当分类,这样,在考场中遇到任何作文题,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参照考纲,逐条检验是否牢固理解知识点,并迅速查出遗忘或遗漏的要点。

 

   第二阶段:读书破万卷。提醒: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不在于做了多少难题,而在于对教科书精华的领悟程度。

 

   第一,杜绝只看笔记,不看教科书的坏习惯。有些学生认为,平时自己认真听课,笔记中已经涵盖了所有复习内容。事实上,笔记不能代替书本。比如:书上注明需要背诵的段落、重点段落,学生应按照课本一字一句地熟记,切不可拿着“COPY”的笔记本进行背诵,一旦抄写中出现细小差错,学生仍照着错误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失分有点可惜。

 

   第二,不忽视理科教科书。不少学生将数学、物理、化学的复习方法,归结为题海战术,显然有失偏颇。复习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理科教科书,掌握书上的概念、公式、例题,尤其是有些解题步骤。要知道试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只有掌握了题目的本源,才能更加有助于解题。

 

   第三,浏览错题集。不少细心的同学,都备有一本错题集,将初中四年来曾经做错的题目,都抄在上面。最后复习时,这本错题集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回顾旧题、错题,问问自己还会不会做,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

 

   第四,对于外语课本的某些篇章要背得滚瓜烂熟,做到脱口而出。对于语法要注意区分和记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写出的文章有“法”可依。

 

   第三阶段:主攻薄弱环节对平时练习中经常失分的题目,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如:作文得分偏低的学生,可以多练、多写,请任课老师批阅。现代文部分薄弱的学生,可以参阅教辅书上的习题,反复训练,揣摩答案。学生千万不要存有畏难情绪,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跳”过去了事,恰恰是这些知识点,更加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尽快掌握。

 

   第四阶段:研究历年考题学生可以把每一份历年中考试卷当作模拟演练的机会。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正确审题的习惯,尽量避免做错题目。另外,要养成检查试卷的习惯,学着回过头,至少检查一遍试卷,再核对答案。这样坚持下来,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中考考场上不至于在细节上失分。

 

   第五阶段:系统全面地复习。拿语文科目来说,要将古文、现代文、作文融合在一起,完整地做几份历年试卷,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对于背诵部分,不要自以为已经滚瓜烂熟就完事了,要防止错别字。

 

   第六阶段:冲刺阶段,放松心绪,平衡心态第一,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压力。在常态中参加考试,学生才能避免发挥失常。

如何进行复习 [初中物理]
发表于:2013-09-22 阅读:39次

如何进行复习,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效率呢?这是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物理中考10个重点知识的分布:力学部分4个重点: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光学部分2个重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热学部分1个重点:比热容。电学部分3个重点: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测小灯泡功率。
   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会考核简单电路故障分析或电路动态分析的题目及水平面上立方体对地面压强变化等难题。在复习中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值得采用的低效的复习策略。
   二、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试题十分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对实验的过程的考核。例如,在考查压强概念的的形成过程时,题目中总是说“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你在答题时就只能提“压力的作用效果”,却不能说“压强”,因为考核的过程中压强的概念尚未建立。试题还经常以科技、社会、生活问题为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皮划艇比赛中,握桨时上方的手与桨的触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桨相当于费力杠杆。
   三、既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考核实验的过程,可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实验器材、操作的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归纳总结、结论的得出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体现出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建立比热概念的实验过程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使水和煤油在每1秒钟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在实验过程中,同样为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许多同学误以为必须使初温相等,其实初温是否相等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四、既要提高思维能力、又要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近年考试特别重视对实验的归纳能力的考核,因此对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题目,往往体现在对考生有一定区分度的题目中。所以,要想获得较高的考分,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成绩 [初中物理]
发表于:2011-11-07 阅读:4005次

 我们把现在的中学生学习状况分为这样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第二层面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第三层面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在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面的同学居多,第二层面为少数,第三层面更少。
  造成第一层面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什么要学习?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不通过学习而生存。学习不仅仅是人生存所必须的,学习也是任何高等一点动物生存所必须的。从翱翔云天的鹰,到孤行林间的虎,都要从他们的父母那里、长者那里学习到生存的技巧。学习是与脑袋相联系的,只有没有脑袋的低等动物,才完全依靠本能来生存。本来这是一个常识的问题,可现在却成了思想问题、方向问题,动力问题。而且,问题正来自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来自最需要学习的一群人,青少年。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而厌学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
   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只有你真正明白了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我说的是真正明白而不是一般明白),你就能焕发出自己内心的学习动力,就会由“你让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就不在话下。
   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学习永远要比怎样学习更重要。
   我经常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考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就是胡萝卜境界。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当你真正弄明白学习的目的,即使没有胡萝卜你也会照样向前奔跑。

二、学习兴趣不强烈
   学习的原动力是什么?其实就是兴趣。倘若学习没有兴趣,那是一种没有进步的学习。
   兴趣产生于我们自身。凡是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喜爱它;凡是我们不会做,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喜爱它。越不喜爱就越做不好,最后导致恶性循环。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说你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为什么许多学生会迷恋网络游戏呢?不就是这个兴趣在作怪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就算再苦再累,甚至通宵达旦,也毫无怨言。你如果有上网玩电子游戏那个兴趣和干劲,我看没有哪一门功课会学不好。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科学测试证明: 95%的人智商介乎70至130之标准范围,只有2.5% 的人智商低过70。因此,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上。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好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成绩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学生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中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四、学习努力程度不够
   有人对400多名清华学生学习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在学习的各种要素重要性中,努力大于方法大于智商。而在统计中我发现,即使是这些万里挑一的清华学生,智商超群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过5%,更多的学生只不过是智力中上。即使这些智力比较高的清华学生,学习的刻苦、努力也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不努力学习,仅仅靠天生的好脑子,是绝对考不上清华的!!事实上,努力刻苦的学习,构成了学习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努力是学习这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核心因素。没有一个成功者,是轻轻松松取得卓越成就的。
   因为努力,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
   因为努力,罗曼罗兰获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里斯朵夫》;
   因为努力,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
   因为努力,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
   因为努力,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刚才我们谈的这四个问题就是影响我们学习成绩主要障碍,只要我们把这四个问题解决了,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这四个问题,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这方面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给上千名大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指导,这里面不乏有很多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也向他们咨询过他们的学习经验,他们给我提供了各自的学习经验。这些优秀的大学生学习经验是什么?是智慧,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智慧,这些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后来同学借鉴的,毕竟人家是成功的。做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实验量越大,取得的数据就越准确,就越科学。我把这上千名大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经验,经过系统整理,科学归纳就是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我想有这上千名优秀人的经验与智慧做指导,你说提高学习成绩还难吗?不难,只要你去做,学习成绩提高一点都不难。
  同学们,世上没有天生的天才,也没有天生的蠢才,更没有好坏学生之分。
   你们正处于学习阶段,就应该具有像爱迪生、巴尔扎克那样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在学习的道路上你们只有勤奋踏实的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与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又怎么会有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你们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才会成果丰硕。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人生能有几个花季,雨季?过去的就没法改变了。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百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责任在驱使你们,时间和机遇在等待你们,挑战也在悄悄向你们走来,未来把握在你们自己手中,振作起来,抬起头来,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用成绩把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出类拔萃

因为努力,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
     因为努力,罗曼罗兰获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里斯朵夫》;
     因为努力,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
     因为努力,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
     因为努力,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因为努力,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
     因为努力,罗曼罗兰获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里斯朵夫》;
     因为努力,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
     因为努力,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
     因为努力,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
  人人都是安徒生
  人人都是罗曼罗兰
  人人都是巴尔扎克
  人人都是爱迪生
  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天大的谎言! 天生的智商决定了你的高度

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
发表于:2011-11-07 阅读:369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

二、设计思路

本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光的折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依据。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折射初步规律

   依据: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光学的知识,对光路的规律较生疏。

教学难点: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五、教学教具

大烧杯、水、筷子、小烧杯(18只)光具盘、三棱镜、激光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演示一」: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教师:为什么筷子会偏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光的折射

 2.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a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翻到第84页,大家自学84-85前半页。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光的折射?

②认识什么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大家在看书的进候注意记忆,回答问题时尽可能不要看书。)

「演示二」:

利用光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问:进入玻璃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b介绍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多媒体)

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提问)光的折射也遵循一定的定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规律

思考问题:(带着问题看实验)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大,折射角怎么样?入射角减小,折射角怎么样?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多少度?折射角多少度?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玻璃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玻璃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入射角为0度,折射角为0度。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上面我们探究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是否依然小于入射角?

在黑板上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图,提示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展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光的折射图,得出总是空气中的角大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板书]2、光的折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现象二〗〔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

    〖现象三〗: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3小结:

学生谈收获

(5)课堂练习

1、

(6)布置作业

    ①课本p67材料《海市蜃楼》

    ②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 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

    (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比实际位置要高的虚像。

七、教学反思

   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三个小实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看到的现象(笔正常、错位、折断)不同,有部分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内容,说出是光的折射现象,至于什么是折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折射现象,说不清,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答对啦,实际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只是机械的将从课本看到的内容复制出来,没有从实验现象中去挖掘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此时,教师引导:笔射出的光在进入人眼时,经过的介质一样吗?从而提出问题: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如何?这样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又如,在学生自己探究出光从空气进入水和玻璃等透明介质规律时,提问:能否用此规律解释笔正常、错位、折断现象呢?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回答可以,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没有认真考虑光从空气进入水和玻璃等透明介质规律与光从水和玻璃等透明介质进入空气规律是否相同。二,加强学习时间控制,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须设定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三,实验效果,光学实验要求暗室,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教室比较亮,造成演示实验时,后边的学生看不清。考虑能否将光学实验放在暗箱中做。

发表于:2011-11-07 阅读:136次

蒙雪丽

一、教材依据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浮力。

二、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物理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准备]

盛水的容器、薄塑料袋、细线、不规则石块、弹簧测力计、薄塑料袋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课件)展示两幅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读报,一艘海上的轮船)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能漂浮在水面上呢?

(水对人和轮船有向上的托力)

二、讲授新课

()1.浮力的概念

展示课本P75中的四幅图片外加空中的飞艇图片(课件)

观察图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交流

(1).仅仅是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

(不仅液体对物体有浮力,气体也对物体有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液体或者气体)

(3).浮力感觉上一个什么样的力?

( 托力)

(4).浮力的方向又如何?

(竖直向上)

分类展示图片(热气球与飞艇一类;躺在死海上读报的人上浮的乒乓球与海中轮船) (课件)

进一步说明不仅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进而得出浮力的概念。

(课件展示浮力的概念)

2.生活中的浮力

(课件展示举例)

(二)、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课件展示)

提问:

①首先请你猜想一下,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②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

③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演示:

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重力;

用手托起石块发现示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将悬挂石块的弹簧测力计浸没于水中,发现示数也变小了。

④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重物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1)你观察到的现象?

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2)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得出:F浮=G-G‘

这种方法叫:称重法

练习:1.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 27牛 ,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7牛,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解:F浮=G- G ’ =27N-17N=10牛

答:它受到的浮力是10N

实验过渡探究实验(二):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分组)

1.测量出一袋水全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组织学生展开实验并指导制作填写实验表格)

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牛)

物体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G’ (牛)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牛)

  

                    

   

2.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与现象,展示实验数据(展示台)

3.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1)、把装满水的塑料袋挂在测力计的下方,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2 N

(2)、将装满水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3)、装水的塑料袋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2 N

 F浮=G-G’=2N-0N=2N

F浮=G塑料袋中的水

4.分析总结阿基米德原理

G塑料袋中的水 =G被排开的水

   F=G被排开的水=ρ液gV排

F浮=G塑料袋中的水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5.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课件展示热气球上升).

6.剖析公式:

(1)ρ液是        ,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密度。

(2)V排液是          ,不是液体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总体积(V物)。

  ①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浸没):V排液=    

  ②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液<V物,V排液=          。(用V露代表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

(3)浮力只跟        ,即只跟          .             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    、物体的                等无关。

()课堂拓展:请你说说哪个鱼说得正确?为什么?

(课件图片展示:深水底的小鱼说:“我们在深处,受到的浮力大”;浅水的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我受到的浮力大”。)

三、练习设计

1.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9.8N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1dm3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主发言)

五、板书设计:

浮  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

 

4、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

(1)排开液体的密度

(2)排开液体的体积

5、阿基米德原理

F浮=G被排开的水=ρgV排

六、作业

思考“曹冲称象”的原理(课件展示曹冲称象图片)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课,教学后感到不是很满意,虽然教学过程是按照从情景设置——设疑——猜想——探究——点拨——归纳整理——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和原理的应用没有时间完成)进行的,在这节课中,并没有能够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如何上好探究课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习惯。同时自己也有一些疑问:在探究课中知识点如何落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兼顾?有的学生可能在整个课堂中一无所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