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小张的文章专栏 |
---|
高分经验谈之二
发表于:2014-07-10阅读:186次
|
三、关于心态:一定要自信,自信是成功之母。 平时考试就多关注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分数,别因为考差了就否定自己,别因考好了就沾沾自喜;应考前不用去做新题背知识点,而是从容的翻翻错题本或者以前写过的高考卷就可以,就是要让自己觉得备考得差不多了,可以牛逼的上考场了;应考时遇到不会的题目,首先暗示自己:这个我不会别人也绝对不会,没什么大不了!从容的跳到下面的题,总之自己一定要不断给自己良性暗示,暗示自己能行!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那是真的不行。考前也别想太多,考不好怎么办,爸妈怎么看同学怎么看。努力就好,尽力而为,会的题目不丢分,不会的尽力写点争点分就可以了,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考试别带太多包袱,比如别考前就想一定要考好一定要扳本这样的,经验告诉我们觉得一定要考好的往往考不好,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往往分数低,所以保持平常心,尽力而为别犯低级错误就完全可以了。最后,一般到临近高考那两月天气热压力大,大家都会很浮躁,很焦躁,这种情况下要学会调节,换个科目或者听听音乐,爬爬山,做做运动等等,别一直强迫自己,也尽量别受别人的影响,做最好的自己。 四、重视高考:早做准备。 高考毕竟是人生一个小的分水岭,高考对人的成长有很多价值,顺利走过高考,心态一般都比较坚韧比较成熟,智商一般较高,善于思考总结等等。尤其是,教育也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手段,好大学好专业往往意味着好工作,在将来的社会里居于有利地位。所以还是需要认真准备好好准备的。当然,自己只要方法得当,应对高考有那么4-6个月认真准备是可以的,所以只要认真准备随时都不晚,不过4-6个月是指熟悉应试备考的人来说,所以最好是趁现在就好好准备,打有准备的仗。 另外,最好根据自己省份的高考要求做准备,比如,高考要考哪些科目就有意识的去重视这些科目,有意识的去偏科。而哪些科目考试分数多就多花时间复习,比如文科中文科综合占分300,而且文科生拉开差距的往往是文科综合和数学,文科综合高分少(主要因为高三之前不重视,高三之后发现来不及重视;另外因为学习方法的错误),所以要重视文科综合。而复习文综的时候,多注重方法和套路的复习,别想全去抓,全是重点就没有重点,全想掌握就不可能掌握;尤其自己学了很多背了很多又不会做题的时候更要思考和总结问题出在哪里,不要总埋头苦干。 五、文科综合做题顺序以及简略复习方式。 文综方面先做选择题再做主观题是必须的,因为文综的选择题多是单向思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一对一;而大题是多向思维,需要多角度作答(并且往往发现答案全部找出来会比标准答案还要多),所以做完大题后思维都是发散的,回过头再看选择题的话,只会觉得每个答案都好像有道理,觉得每个答案好像都对,就会容易改错。所以往往老师会给个建议,选择题不要去改,这里再给个建议,大题也不要去改,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补充,不断的补充角度。 文综不要太多参考书,有那么一套系统的就行,学校一轮的时候学校会发,跟着学校进度适当超前就行,一轮也类似于广撒网,别留盲点和漏点;二轮三轮的时候多点自己的安排,尤其多整理下自己省份近6-8年的高考试题,通过真题去揣摩高频考点和常考题型,总结命题套路,类似于收网,对高考套路心理有底并掌握精确;考前几周,可以适当安排模拟考试,用省质检卷或者本省教育质量高的市质检卷当成高考来练,用模拟考当成高考去查漏补缺,培养应试心理素质,及时去调整巩固;临考就不用做太多习题看太多书,看看以前做过的高考卷大题框架,选择题图形等等,看看自己笔记本就行。 六、高考卷整理方式。 自己省份近6-8年高考卷(或者自己省份命题所模仿省份的高考卷)平时的做法是假设成自己在高考去做。先规定时间写完(比高考时间少半小时),不管会不会,都要写完,不会的打上圈努力写点;写完马上对答案,错误的、写的不顺的、得到答案的路径跟高考命题者路径有差别的(思路错误答案碰对)都要系统的去纠正,题目写不完就要练速度,知识点不熟的要去翻教材,题目答不全的要完善答题框架体系。系统的订正之后,可以再思考下总体的试卷,比如大题每科多少个,多少问,都考哪些角度,选择题多少个,都考哪些考点,常考图形怎么判读;过几天再写第二套高考题,订正,思考总结;再第三套高考题,订正,思考总结,三套过后,几乎可以得出大题考哪几问,选择题题号对应的考点,可以得出不变的东西是什么(选择题考点,大题框架,得到答案的方式),不变的东西需要重点掌握而且掌握精准,不丢分。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高考考过的不是不会再考了么?题目是不会再出一样的题目,但是题目背后的考点以及命题套路是几乎一致的。有些同学可能会再问,那就通过高考试题来复习不是有点押宝的嫌疑,假如高考考一个往年从来没考过的知识点那不是完蛋?我说过,高考题量有限,不可能考全部知识点,只能考一些具有理论厚度和现实意义的知识点,而这些点往年高考卷都已经涉及过了。而且,对文科类的知识来说,全是重点就没有重点,全想掌握那就不可能掌握了。换成老师,就教一科教几十年,他也不能把书全部背下来,更何况学生是要复习多科的而且时间有限的,所以需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种高考的高频考点上,花很少的时间掌握精准拿高分。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再重复的去写写过的高考卷,不是记答案,而是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看到一个选择题,那么四个选项为啥选为啥不选,取决什么因素要非常清楚,看到一个考点,那么把这个考点的面和线推出来(比如历史选择某选项是李贽,就把他的所有重要观点这个面推出来,并且衍生到明清时期四个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重要观点,然后还把线给推出来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发展这条主线,沿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朝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到明清反正统);看到大题的材料和图形,大致推推下面命题是如何的,还可不可以变个方式去命题。最后,把高考卷里的考点对应到教材里,标出来,标出近6-8年之后发现,教材里的重点自然就有了,题号对应的考点在教材哪部分自然就有了,那么复习起来自然更加针对更加简洁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