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黄老师的文章列表 |
---|
初中文言文中关于之的常见用法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20 阅读:5次
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的“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的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
中考英语亮点句型汇总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9 阅读:8次
英语作文想要得高分离不开亮点句型,一般会在段首或者段尾出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掌握英语的亮点句型可以使英语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用作,进而提高英语成绩。 一、the + est + 名词 +(that)+ 主词 + have ever + seen (known/heard/had/read, etc) ~~~ the most + 形容词 + 名词 +(that)+ 主词 + have ever + seen(known/heard/had/read, etc) Helen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that I have ever seen。 海伦是我所看过最美丽的女孩。 二、Nothing is + er than to + V Nothing is + more + 形容词 + than to + V 例句: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receive education。 没有比接受教育更重要的事。 三、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 too much (再怎么强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例句: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yes too much。 我们再怎么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四、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 S + V .。。(不可否认的……) 例句: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qualities of our living have gone from bad to worse。 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每况愈下。 五、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 句子~~ (全世界都知道……) 例句: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rees are indispensable to us。 全世界都知道树木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六、There is no doubt that + 句子~~ (毫无疑问的……) 例句:There is no doubt that our educational system leave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毫无疑问的我们的教育制度令人不满意。 七、It is conceivable that + 句子 (可想而知的) It is obvious that + 句子 (明显的) It is apparent that + 句子 (显然的) 例句:It is conceivable that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可想而知,知识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八、That is the reason why ~~~ (那就是……的原因) 例句:Summer is hot.That is the reason why I don't like it。 夏天很炎热。那就是我不喜欢它的原因。 九、For the past + 时间,S + 现在完成式。(过去……年来,……一直……) 例句: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忙着准备考试。 十、Since + S + 过去式,S + 现在完成式 例句:Since he went to senior high school, he has worked very hard。 自从他上高中,他一直很用功。 十一、It pays to + V (……是值得的。) 例句:It pays to help others。 帮助别人是值得的。 十二、be based on (以……为基础) 例句: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0 阅读:8次
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随意形成的,他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的态度、课堂听课的效率、课后知识的巩固、课外知识的补充以及阶段学习效率的评价等。但是要想学习数学个人认为充分并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是很重要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环境是课堂,教师必定会将自己对所教课程的全部精华放在课堂上倾吐给学生。作为学生,抓住课堂,必将事半功倍。常青藤家教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人的感情具有传递性的,与老师的距离近了,也就离数学更近了。所以不要将老师看的高高在上,要试着跟老师做朋友,比如经常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或单独去请教老师。 其次就是要高效率的听课。 科学预习 1、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习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听课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笔记 常常有学生问我,听数学课要不要记笔记,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要。不仅要记,而且要记好。当然,什么都记就不是记笔记了,应该针对自身听课的情况选择性记录。 4必须用好你的数学笔记 记下的笔记只停留在纸上,要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必须用心去独立体会笔记里的每一个典型例题,每一个经典方法,每一个想法思路,完全理解并且会熟练运用才是根本。
|
高三数学复习要领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0 阅读:5次
高考复习一般都是分阶段的复习,老师也会分阶段的制定复习计划,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提高。 那么同学们在复习中又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数学家教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了一下复习要领。 第一阶段的复习一般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在这一阶段,老师会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在本次复习中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思考研究如何将知识点衔接,融会贯通并把握重点。 第二阶段的复习是以解题为主,在这一阶段,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重点放在探索解题思路,方法转变上。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减少丢分。 第三阶段的复习就要进入高考前的冲刺了。要注重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在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有意识的提高解题速度,答题要快。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要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不要在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
小学数学公式汇总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06 阅读:5次
小学数学公式汇总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提前掌握中考作文的失分点,更好的应对中考作文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06 阅读:8次
很多同学都存在一个问题,作文写得马马虎虎,得分不高,不管怎么写,总在中等徘徊。今天常青藤家教根据作文的分类分别总结一下中考作文的失分点。 亲情友情类文章通常要表达的是感情。某人对某人的某种感情。所以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重点在于通过描写将这种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其次是通过材料的选取,用新颖的素材,独特的角度,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事例情节雷同,文章中选用的事例不够新颖,易与他人相同;人物语言失真,主要表现为人物语言做作、不自然;重点人物不突出,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偏少,只是概括地讲到了人物的言行,缺少必要的描写;平铺直叙,过于平谈。都是导致友情类文章得分不高的原因。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成长经历类文章多为叙事作文。。这种文章需要对这个事件或者感情上的变化进行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变化的过程,需要一点点写出来。不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过去。这种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材料不新颖;心理情感变化的表现偏少。铺垫过长,介入重点太慢;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 成长经历类的文章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和铺垫。通过变化前后的人物的行为,语言,情感的变化就能充分的表现出成长,在写作中要格外注意。 话题作文是绕某一话题,阐述作者观点的作文。狭义的话题作文,其实是议论文的通俗化的一种表现,是指围绕某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观点过于分散或含蓄,不够明确,使得文章主题不够鲜明;文章中议论内容偏多,叙述和具体事例偏少,缺少吸此力和说服力;文章中用来支撑观点的事例一语带过,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述,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无法很好地表现中心; 事例单一,论述不充分。都会导致话题作文得分不高。 在写话题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叙述和议论的合理安排,要夹叙夹议。谈例子的时候用叙述,叙述要求清楚明白,能很好的切合主题,议论部分则要求有分析,有条理,切忌就事论事,流于泛泛。
|
考前政治如何快速提分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06 阅读:8次
相信是很多文科生都想要知道考前的政治如何温习才能在高考中得到最大的发挥。要想考好高考成绩首要要了解分析题,对于分析题而言需要分析的观念或表象以及分析评论的办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试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正反分析题就是命题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差错的一面。 标题由一个正确的条件得出一个差错的定论,或者由一个差错的条件得出一个正确的定论标题的内容正误并排存在标题包括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稠浊。 考生一定要在分析辨题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长于用正确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题的正确和差错,又要树立多层分析的意识,逐个分析观念中包括的多层意思,全面了解各层意思间的联系。在回答正误稠浊型分析题时,重点是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观念。 单向分析题的特点是,标题所给的观念完全正确或完全差错。不管是正确还是差错,都必须分析阐明其中的理由。一般来讲,此题型在辨别正误上难度不大。考生在做题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对于观念正确的分析题,分析题常常列出几个表面上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正确的观念。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书本上的观念、原理、概念以及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回答这类分析题,首要要指出观念是正确的,然后再阐明理由和分析原因。
|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做好选择题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19 阅读:9次
选择题是数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得分对数学成绩的高低影响很大。做好数学选择题首先要读透题目,注意解题方法。数学家教为您总结一些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1.直接法,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 2.筛选法,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可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的、不合题意的结论,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如筛去不合题意的以后,结论只有一个,则为应选项。 3.验证法,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 4.特殊值法,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 5.图象法,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椐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6.试探法,对于综合性较强、选择对象比较多的试题,要想条理清楚,可以根据题意建立一个几何模型、代数构造,然后通过试探法来选择,并注意灵活地运用上述多种方法。
|
初中数学成绩不好原因分析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19 阅读:14次
不少同学进入初中以后数学成绩严重两级分化,数学家教分析,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方面:被动学习, 不重视基础学习,学习方法不对,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都会造成这种严重的两级分化。要想摆脱这种两级分化,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动力可以推动孩子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帮您系统的复习。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另外制定学习计划,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您在学习上更加游刃有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很多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
语文家教总结常见的文言文句法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01 阅读:6次
语文家教总结常见的文言文句法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必考科目,文言文涵盖的知识也比较多,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句法,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 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④受制于人。(……受……于……)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 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