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王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古诗词中的衬托手法
发表于:2014-03-12阅读:129次
|
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衬托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即用一种事物来陪衬另一种事物。它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 举例说明如下 ; 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这是最早的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 元稹的《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诗中的“嫣红的桃花盛开,满眼春光”来衬托诗人奉召归京途中捧读好友书信的激动、欣喜之情,这里运用了“以乐景衬乐情”(正衬)的手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残阳”的没有生机的哀景衬托了此时诗人内心的思乡怀人的愁思,这里运用了“以哀景衬哀情”(正衬)的手法。 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以明亮纵横的星斗反衬夜色黑暗(以明衬暗),以稻田深处的虫鸣反衬环境寂静(以声衬静),这两组反衬有力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飘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王维《鸟鸣涧》以桂花飘落、明月高升、鸟鸣深涧之动景衬静,营造出春山月夜幽美静谧的氛围。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诗人借秋夜将晓时星光寥落、归雁避寒、笛声哀婉和人倚危楼的凄清景象抒发了孤寂怅惘情怀。 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以明亮纵横的星斗反衬夜色黑暗(以明衬暗),以稻田深处的虫鸣反衬环境寂静(以声衬静),这两组反衬有力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飘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