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年香影的文章专栏 |
---|
致自己
发表于:2013-04-26阅读:27次
|
大学不过上了半年,却深切的觉得自己已然是变了好多。我不好说是自己丢下了什么东西。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丢东西,成长就是在丢东西。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只是想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等我什么时候搞清楚了,我觉得这就是长大了。我记得蔡康永是这样说小S的:她是这世上世上少有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置可否。十四岁的小女儿正当意气风发的年纪,自以为目标明确,前途明朗。于是便觉得自己便是这世间少有的了。真到了大学,真是羽翼丰满了。却是愈来愈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在大学这半年,我真正领悟到东西就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学习,不是培养能力,而是学会抵制诱惑。越是家境贫寒,志气高远的同学越是如此。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是意气风发。农村来的孩子,是击败了学校中的无数个同样贫寒而又努力的孩子才迈进了这所大学。我们聪明,坚忍,能吃苦,胸怀大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子“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骨气。当时的我,没有QQ号,没进过酒吧,电影院,咖啡厅,KTV,不知道牛排是可以当饭吃的。我记得开学那天我穿了一身过时了的李宁运动装,那时我当时最好的一身衣服。我天真的觉得,只要穿上那身衣服,我就可以同那群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就再没有人可以识破我乡下孩子的身份了。后来的事情愈发让我意想不到,我只打算一月挣六百块当作生活费的兼职,以出乎意料的姿态越做越好,工资从六百到一千二到一千七到两千,我从一个临促到领班到负责人。我有了不菲的生活费,我可以同那些家境很好的孩子一样,出入咖啡厅,电影院,我不再觉得三位数的衣服很昂贵。我开始因为没时间出去旅游而感到懊恼。我结识一些很成功的朋友,我把我那些引以为豪的才气当作取悦别人的工具。我开始学着搭配自己的衣服,我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装模作样的看书听音乐,我有漂亮的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些昂贵的零食糖果,我并不喜欢吃那些东西,我在努力装成很优越的样子,给别人看。开始不断有人称赞我,漂亮,优雅,有气质。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追求我,我乐于和他们周旋。呵呵,看上去很好的生活呢!但我却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痛苦与无望。我身上一些很重要的品质正在流失,我几乎感觉得到一些很不好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的蚕食着我的身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任我怎么费尽心机粉饰外表也掩盖不了的内心深处的自卑。事业上的不容易,对前途的不自信,对自己的责难,越是这样伪装着或者,我越是沉浸在苦痛中难以自拔,我觉得几乎不能够再活下去。我花了极大的精力把自己从痛苦中拯救出来,找回自我。我去爬泰山,我觉得一种类似于苦行的方式或许能从真正的意义上去解放自己的心灵。到达山顶的时候是凌晨三点,离日出还有三个小时,在那三个小时的黎明前的黑暗里,我想了很多,身体上极度的不适,寒冷,饥饿,我都可以忍受,因为我心中有一种盼望,我在等日出,那是希望,是最终的目标。那天是阴天,我并没有看到日出,但从山上走下来时我却如释重负。我放下了很多的东西。在我这个年纪,并不需要得到太多,我们没有条件,就没有必要去模仿那些优越的人。我们贫寒,但我们同样优异。有时候击败我们,让我们落后于他人的,恰恰是我们的东施效颦。我们不会用刀叉,我们再怎么努力练习也比不过那些天天吃牛排的人;我们羡慕人家去过很多地方,我们再怎么努力攒钱去旅游也难及人家的几分之一;我们也想要多才多艺,可人家会的乐器,我们有的连见都没见过……其实又何必呢?当我们用尽心机去弥补这些不足的时候,恰恰失去了我们本来具有的一些品质,我们的勤奋,我们的朴实,我们的吃苦耐劳。我们已然是足够优秀的了,我们不去跟人比那些人家与生俱来的我们羡慕不已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就足够优秀了。我们比任何人都努力地向前走,向着目标飞奔,无非是想要这个繁华的城市能够接受自己。可是我们又何曾想过,这个毒气弥漫的城市,这个充斥着欲望与烟尘的城市,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吗?有的城里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无非就是乡下的一块地,但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的。我们没有苹果,但我们吃过共从树上摘下的苹果,我们呼吸过最清洁的空气,看到过最澄澈的星光。我们有过他们都没有过的体验,这些,他们同样学不来。我听过这世上最可笑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做乡下人。我觉得,我就是在这个城市打个酱油的人。毕业后,我会回到我的乡村。任你有再好的工作,我只要那三分土地。我消受不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只是个过客。但我愿以最高贵的姿态路过这段路过,我只需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