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天津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天津家教网  >  白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初中一年级 阅读题目汇总
家教白老师的文章专栏
 初中一年级 阅读题目汇总
发表于:2016-02-25阅读:30次

爸爸,今年秋季开学让我复学吧,你是讲过的。再说,这个学期我就13岁了……”


  秀秀,不要急。你爸虽是个种田佬,但也知道胸无点墨是很糟的。唔,能让家里出个大学生,这有多好呀!复学的事你放心。爸爸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说的有板有眼。


  这样的话,我明天就不回城做保姆了。秀秀轻轻哼着读初一时学过的一首校园歌曲,转身想走。


  可是父亲的脸霎时晴转阴,很快涌上了一层乌云。父亲很婉转的说:秀秀,你是我家的长女,在全村的同龄人中,你是最有出息的。才十多岁,每月的吃、穿、用、住不用我负担,还给家里赚回了近千元,解决了不少困难,真是难为你啊!”说着,重重的磕了一下烟杆,沉沉叹息一声,当然,去读书就不再用回城里带孩子了。不过——”他把话停顿了一下,眼下家里刚出生不久的14头小猪正等着钱买豆、买米、买糠回来喂养。爸爸手头紧哇,从哪里找钱给你注册啊?”


  晴天霹雳!泪水浸透了秀秀的眼睛。她咬着嘴唇,突然大喊了起来:爸爸,好爸爸,你帮我想想办法,去找人借钱先帮我注册,以后我一定……”


  秀秀,你爸不是不让你读书,实在是……你,就暂时死了这条心吧!”父亲亲切的给她抹眼泪,但态度却斩钉截铁。


  秀秀彻底失望了。


  秀秀没有上吊,没有投河,也没有出走。


  秀秀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懂得家里的难处。


  第二天早晨,秀秀回到城里原来的主人家。


  谁料孩子的妈堆满笑容,委婉地对她说:秀秀,你的工作是无可挑剔的,我们一家都很感谢你,但我们现在不需要你了。原因是……”原来,念过大学的孩子的父亲要另找一个高中毕业的保姆,以便开展独生子的学前教育。


  秀秀带着主人家的一叠钱、一包赠送的衣物和一堆好话,步履沉重的离开了县城。


  望着裸露的弯弯曲曲的黄土路,她欲哭无泪……


  13、表现秀秀坚强性格的句子哪些,用了什么修辞?(3)


  14、原来的主人辞退秀秀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3)


  15、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


  16、读过本篇小说对你有何启示?(3)


  苹果里的星星(13)


  儿子走向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说:爸爸,我要你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他说着就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现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个苹果,总是规规矩矩的按照正确的切法把他们一切两半,也从未疑心过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一天,我儿子把消息带回家来,彻底的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处于好奇或者疏忽所至。使我深深感触的是这深藏其中的,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作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苹果——切错的苹果


  17、与文中画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个词是什么?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3)


  相照应的一个词:


  相照应的句子: .


  18、文中为什么要详细的叙述儿子切苹果的方法并强调它的与众不同?(3)


  19、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有深义?(3)


  20、读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


  诗歌赏析:(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激越著称,请从本词中选择一句,加以体会。(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______集《 》。(2)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


  顾野有麦场(  )  止有剩骨(  屠自后断其股(  意暇甚(  )


  盖以诱敌(  )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  )


  3、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4)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