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白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初中三年一定要掌握的名言名句汇总
发表于:2016-05-11阅读:21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绪.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送别之伤情,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关怀。 唐王维:汉江临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滔滔东流无所止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诗人借长江奔腾向前的空阔壮美的景色,抒发对朋友的无限依恋。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唐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尾句一扫前面的消沉,以激昂的语调表达了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信念。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机,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之情。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以悲凉的环境衬出内心对祖国的满腔热忱,体现了老骥伏枥,志在报国的英雄气概。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梦表现爱国热情和驰骋沙场的雄心,感情苍凉悲壮。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西山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花团簇拥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写出了乡村的清幽恬静之美。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领起对军营生活情景的追忆,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抓住细节描写,以暖色反衬冷色,传神地写出边塞天气的奇寒。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诗主旨句,以说理来言情,体现了旷达爽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离别之伤感一扫而光。 宋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典出白居易《醉酒》,指悲唱黄鸡报晓、人生易老的调子。诗句表达出作者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宋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明月寄托思亲之情,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化悲怅为旷达,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万物兴衰的达观态度。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聊”一“发”既突出了豪壮之气,又透露了怨愤之情。后人常用此句来抒发雄心壮志。 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景说理,比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清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代代有人才,其影响只有数百年。联系全诗,作者主张诗贵有创新,反对盲目崇古。 唐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评史抒怀,一改传统看法,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作者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隐忧。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衣单体寒苦与天寒炭价高的矛盾。 唐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农夫内心矛盾。 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出春天的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问答的形式表现词人内心满腔的愁苦之情。将抽象的愁化作形象的春水,比喻绝妙。 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伤感,惋惜中又有点欣喜和安慰之情,也体现诗人的惜春情怀以及对昔日人的怀念。乃全篇妙笔。 宋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看着西风中萧瑟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人瘦与菊花相比,突出相思之苦。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赞花诉心曲,表明自己将继续奋斗,为国效力的志向。 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句之意境集中在“悠然”二字上,写出了庐山的静穆高远,体现了全诗归复自然的宗旨,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写洞庭湖秋水高涨之景,突出其辽阔,也激起诗人立志为官报国的情怀。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波撼”衬托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写出湖水的浩淼和磅礴气势。 宋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上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气势雄浑,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唐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情景结合,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暗示思妇失望而凝愁含恨。 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唐李贺:《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高挂开国功臣的画像,睹像抒怀,作者以设问句式,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燕昭王筑造黄金台来招贤之典,写出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也反映了作者舍己报国的志向。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写禅房环境的幽深。成语“曲径通幽”出自本句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作者身心融进宗教氛围,以余音衬寂静,以禅磬净心灵,抒发隐逸情趣。成语“万籁俱寂”出自本句。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获罪被贬的原因及被贬之快。运用对比,表达了虽遭贬亦无怨悔之情。 明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英魂归来看征旗,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必胜的信心。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种景物,动静明暗互相映衬,情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悲凉的晚秋黄昏图,引发思乡之情。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反映了王朝兴衰,百姓遭殃的主题。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唐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即景抒情,描写景物、节令,蕴涵自然理趣,引起游人的乡愁之时,又满怀憧憬和希望。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