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太原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太原家教网  >  史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2015高考语文阅读完全解析
家教史老师的文章专栏
2015高考语文阅读完全解析
发表于:2015-12-02阅读:30次



2015年高考全国卷阅读第一题完全解析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 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 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解析:(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原文是“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比较以后可得出结论,原文说货币流通和信用都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因此这半句是正确的。同时同学们还应该读到以下信息:1货币流通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2货币流通和信用不是一回事。那么他们啥关系呢?货币流通也就是在商品交易中使用货币的行为活动,而信用则不使用货币,是不使用货币的商品交易活动。因为不使用货币,因而有依靠信誉进行商品交换的意思,所以叫做信用。好搜百科对“信用”解说如下:“

汉语词语,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

同学们要注意,汉语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使用意义和词典意义是不完全对等的,词语在使用中有语言环境的限制,因而会产生文章中的临时意义,在这篇文章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并列而言,它的具体意义后文给出了解说,通观全文,就是指在商品流通中不使用货币的交易行为。

         A句上半句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看下半句, “
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关于这个句子,文中“。。。。。。。新特点”的句子只有一句,即“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如果我们把相同概念替代,那么就会得到这样的句子“宋代在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就是说呈现新特点的是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那么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等同于金融吗?显然我们根据前文信用的概念可以看出,信用文中指的是不用货币进行的交易。并不包括采用了货币交易的情况,而“金融”则要包括这种情况。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概念被偷换了。把“信用新式和信用工具方面的新特点”说成是“金融新特点”。

      解析(B)句

 “
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我们先看前半句,原文句子是“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在这半句中出题老师把“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改为“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改动的词语是“主要表现为”换成“基本上是”。而在汉语里,“为”是可以做“是”讲的,“主要表现”就可以说“基本上”。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半句正确。后半句则是缩句,也与原文意思相同。最后,得出判断此句正确。

      解析(C)句先来看前半句“
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而原文是“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对比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到,出题的句子是原文中“押”的情况。前半句符合原文。后半句,“在债务人 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原文句子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可见,违约就是不偿还债务,意思相同。所以得出C句正确。

       解析(D)句

 先看前半句,“
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原文句子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做题的同学要注意,高考题非常能绕圈,古文阅读是利用古代和现代语言的变化距离造成理解障碍,以考察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现代文第一道阅读题则是利用知识障碍,专门挑一些边缘学科,不熟悉的语言概念作为障碍,以考察同学们的逻辑能力,古诗则是利用情境的跳跃,利用想象,利用绝少的文字给大家设置障碍。总之,出题人的一个原则就是,逢题必有障碍,不翻过高山是绝对看不到平原的。破解出题障碍的能力,其实就是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同学们面临的困扰。而这个困扰的核心就是“词”,是概念。因为词一出错,连成句子必然错,思维推理也就都出错了。所以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古诗,对词义的理解和把握是破解障碍的关键。

     在这道题目里, “
通货紧缩”就是这样一个障碍,我们可以依据下文推断出,它的意思就是没有资金。

百度给出的解释是: 


通货紧缩 - 经济学术语 编辑词条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此题后半句," 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原文是“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这题目中说的内容原文中都提到了。而“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正可以说成“诸多矛盾”。因此它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仔细比较的话,还是可以看出语言的毛病的。原文“解决”和题干中“缓解”并不完全一致。原文说:解决了军需,就是指解决了军需问题。并不是缓解矛盾。而“加强了流通”,却是指缓解了流通矛盾。这是出题不严谨造成的瑕疵。

但是做判断题,还是最后要用排除法的。因为A的错误最大,所以选A. 




2.下列理解和分析,通货紧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 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其发行目的为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这个题目,主要是漏掉了“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这个重要方面,这是最明显的内容错误,小学语文改病句难度。不做过度解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C句,“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原文是“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对比可见,关键词“汇票性质”和“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内容一致。所以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原文是“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文章明确的指出交子是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并不是纸币。后文又说,“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因此交子在后期演变成纸币。那么判断的标志就是,题目中的交子指的是前期呢还是后期?回头仔细看题目“虽然早期的交子”,这明明白白的就是一个“坑”。

    从这道题大约能看出,出题老师的机智,但是若答错的话,也无可抱怨,需要明确的是同学们应对的是高考。选拔性是它的特点, 你就当这道题是脑经急转弯都可以的。这已经距离基础语文阅读和理解很遥远了。所以说这种阅读理解是语文中的数学。

    解析D句。

先看前半句,“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原文是“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以上是信用形式对 经济的作用。而下面是信用工具对经济的作用。原文是:

   “
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归纳上面两种情况所以得出结论:D句前半句正确,但是后半句文章中没有出处,所以后半句错。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