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蒋老师的文章列表 |
---|
你的孩子是被动学习型的吗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5-29 阅读:103次
上次在武汉剧院听了一个教育讲座,由王晶女士主讲,主要讲述基因和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对学习的影响,回头对一些学生做了测试,发现特征不是很明显,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成才的方向的,只是看采取哪一种方法,使用哪一种模式,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怎样的配合及磨合,我发现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属于被动学习型,特别自觉和接受程度特别差的除外. 被动学习型——这样的孩子能够按部就班地学习,有些孩子甚至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但是,他们的成绩忽冷忽热,家长抓得紧一些成绩就提高得快一些;家长稍一放松,学习成绩就下滑。这样的孩子是从小被家长管出来的,他们属于听话的好孩子,没有不良表现,但凡事表现被动、缺少主见,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略的是:他们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实现父母的期望。所以,他们隐含的问题是缺少深层的学习动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缺少学习后劲,表现在学习行为上就是只要完成老师的任务就算完事大吉,坚决拒绝主动多学. 因此还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陪读的家长,因为中国好的教育资源太少了,竞争太激烈了.现在中国大部分都是特保儿,再有钱,小孩不争气,也没有成就感.中国现实的教育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小班教学,因材施教,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上培优班和请家教的原因
|
楚才杯作文联想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3-22 阅读:539次
最近看我们家楼下"楚才杯作文"报名真热闹,那都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小升初,4.5.6年级竞赛得奖可以加分.所以参赛证真是一证难求.很多小学很早就组织培训,一个班把作文好的几个学生单独培训一下,结果只有一个参赛证,这样就由家长想办法了.还有的学生很聪明,想要参赛,可以报"楚才作文培训"集训班,像荆楚的集训班一定都有参赛证,不管你作文写得好不好,它都给你机会,还有的用100元或是300元买一张证,只有一些外小的老师有些不同的观点,说现在的"楚才杯"追求"新.奇.特"但是很多楚才作文培训班都让学生背诵优秀范文,猜题......为了能获奖进行生活的虚构,夸张,吸引评委眼球.而不是用"我手写我心"他们不主张背范文,强调创造,创意,那可是有一定难度的,外校每年最重视的是英语竞赛,有的几乎是全班进行初赛.不过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参加一下比赛,不管怎么准备,不管什么目的,对他们作文都是有帮助的.比较学校考试作文,楚才作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应该大家都明白,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相通的,很多作文书上都这样说------记叙文就是讲故事,故事越曲折,越动人,那作文就一定有吸引力喽,只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编故事,不管是老瓶装新酒,还是变换主人公,变换地点,变换时间,朝代都是可行的.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吧,那可是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借鉴,模仿,作文初入门.
|
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2-02-13 阅读:99次
作文好难!很多学生都这样说,从一年级看图说话开始一直到高中,80%的学生都在说作文好难,没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会运用,作文就是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又有学生说,这作文题太无意义了,在我的生活中都没有发生过,这叫我怎么写呢?确实有的作文题看起来像没有什么材料可写,但你仔细思索一下,还是会想出办法来的. 比如这样一个命题---深深的脚印,这样一个中考作文 题,有的没做过的同学就想,从字面理解,哪里会有深深的脚印呢,太难写了吧?!但是如果你理解了"脚印"的引申意义,就又不同了,"脚印"是人行进时脚步留下的痕迹,可以用来比喻走过的道路.经历的事情.留下的业绩."深深的脚印"当然就是指那些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事情了.这样就好写多了吧!自己的经历,就是讲讲自己的故事,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借鉴一下,故事要有特点,讲故事要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说远了可以这样想,没有亲身经历,那些电影.电视也可以照样出炉,谓之曰:"本故事纯属虚构.........." 还有这样一个征文"文明.探索.发现"怎么写呢,"文明"写来写去都是那些,差不多,太雷同,太教条."探索"太深奥,有点难,哦,还是发现最好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总可以发现一点什么吧,不行的话想想十万个为什么,在想想探索频道,在网上搜搜,不行的话,想想荷叶为什么打不湿,真是太多了......多看书,多动脑,多写,见多识广,就不会太难!!!
|
学数学方法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1-12-16 阅读:43次
教过许多学生数学,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看他们的试卷最能发现问题,一般在计算上很容易出错,一种是小数点打错了位置,一种加减法错误,一种是看错题了。。。。。。好不容易一道有难度的题快做出来了,结果在很小的方面又出了问题,太可惜了,这样一份试卷很难得到好的分数,更别谈有的概念混淆,判断题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一犯再犯,有的导致对数学失去信心,太可惜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有的家长说:“题目做少了,多做题就可以解决。”这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是学习习惯的问题,题目做错了,一定要及时订正,然后好好总结一下教训,不要因为小的错误而不在意,多加强口算训练,如果计算基础薄弱,考试是不可能拿高分的。再就是将经常错的题收集在错题积累本上,经常看一看,想一想,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特别 是在考试之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多做题是好事,还要讲求效率,现在的学生负担都很重,如果不提高学习效率,会很吃亏的。方法是慢慢积累的,只要自己勤思考,多动脑,不懂就问,学好数学是不成问题的。 还有就是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就不要多花时间在奥数上了,虽然它是重点学校的敲门砖,但学奥数天分很重要,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学好的,与其多花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把基础打好,这样小孩也不会因为太难而失去信心。把语文和英语学好,均衡 发展,发挥特长,增强自信,对孩子的将来和人格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
组合图形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1-11-17 阅读:47次
![]() ![]() ![]() 则AF长为120/(8+x)厘米,三角形AFB的面积为480/(8+x)平方厘米 DF长为15x/(8+x)厘米,三角形DFE的面积为15x^2/(16+2x)平方厘米 于是有480/(8+x)-15x^2/(16+2x)=30 解得x=4厘米 这是5年级的一道数学题,学生在网上找到答案后还是看不懂,问我。其实这一题很简单,图中AD与BE的交叉点为F,设DE长为x厘米 长方形ABCD的面积减三角形EBC的面积=30 8*15-15(8+x)/2=30 解得x=4厘米 ![]()
|
度 [初中数学]
发表于:2011-10-09 阅读:69次
一次国庆节我到学生家上课,中途突然听到整个单元都闹哄哄的,哭的,喊的,不知出了啥事?我们仍安静的上课,回家时,我看到了警车。一周后我得知6中一个15岁的男生从15楼跳下,还有一份遗书,不知内容如何?只知道这孩子平时成绩还不错。
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教育就普遍地“望子成龙”,至少也得“成材”、“成器”。既然是“成材”、“成器”,自然不讲“成人”。一个孩子,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怎样对待压力,怎样对待挫折,怎样对待生命,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药家鑫是另外一个例子,这些都体现了现代中国对生命教育的缺失。那么他们到了社会上,应该怎样对待他人和自己?有哪些基本品质,其实不可或缺?所有这些,学校和家庭都是不想的,也是不教的。他们关心的,是学习成绩是否名列前茅,钢琴和英语过了几级,以及能不能当上班干部,等等。至于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他的兴趣、追求、烦恼、纠结,根本就懒得去管。 其实学习是需要有压力的,否则孩子也没有那么自觉,谁都愿意玩,不想下苦工,但是这怎么能成功呢?古时陶渊明这样教育学生“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可见学习不下苦工是学不好的。 压力太大也不行,因为现在的小孩太脆弱了,其实许多学生在小学6年都应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功课很多,但学好课本也是不难的,所以要关心孩子,给他足够的爱,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因为现在的学生很有个性,青春期的情绪很不稳定。你爱他,要让他知道,让他了解,否则他认为你的爱是有条件的,或者根本感受不到爱。任何事都要讲“度”,压力也要有度。 |
快乐才学习 [小学全科(陪读)]
发表于:2011-09-22 阅读:78次
最近小孩刚换了生活老师,大都不适应。都说老师太严厉了,许多家长都担心小孩在学校不适应,这样家校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我去了学校2次,发现他们的老师还是很负责的,就是样子很严肃,孩子们为之曰“更年期”。与之沟通过说:“我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否则就不管他们了。”
( ⊙ o ⊙ )是的,我们老师都是为了小孩好,为了让他们学到知识,但是如果没有方法,孩子们也不会领情。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小孩觉得读书很痛苦,总有听不完的唠叨讲解,学不完的乏味生字,背不完的枯燥课文,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不快乐,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是有些老师没有吸引他们学习,而是强迫他们学习。 快乐学习法就是要吸引学生学习,就像有一句广告上说的“一次不来是你的错,二次不来是我的错”,学生一开始就不来上你的课,是学生的错,但是学生来了,你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那就是你的错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很高的素养,都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就像一个特级厨师一样,把知识的原料烹调成各种美味,让知识妙趣横生,让学习其乐融融,那孩子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学习了,轻轻松松地学知识,开开心心地做习题,快快乐乐地背课文。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很高兴,很自觉的来我这里学习,而不是被家长逼的。我希望在我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也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做学生们的“好朋友”。 |
爱与成功 [小学全科(陪读)]
发表于:2011-09-14 阅读:618次
记得看到过2篇文章,是哈佛家训里面的:其中一个讲的是一个酒鬼父亲的爱,他父亲本来是一个成功人士,当初太专注于事业,忽视了他母亲的病情,结果他母亲死了。他父亲一直很懊悔,以致无所寄托,颓废,终日酗酒,英年早逝。最后连他父亲最好的朋友都瞧不起他,觉得他一无是处,想不到他的儿子还很有出息。他奇怪的问:“你爸爸以前都不管你,你怎么还这么优秀呢?”儿子说:“以前不管他喝得多醉,每晚他都到我床前对我说他很爱我,并且和我拥抱,因为他的爱,我才能成功。”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贫民窟,一个研究者统计并预测那里的孩子环境很差,很少有人会成功。30年后调查发现有一个班95%以上的现在都是成功人士,询问原因才知,他们碰到一个好老师,很爱他们,给他们很多鼓励,帮助和爱,是爱使他们成功。 每一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些不会表达,孩子看不到爱,感受不到爱。一个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就算是成绩好,情商也不高,成功很难。 每一个老师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不一样。有的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对成绩不好的很严,这种差别给孩子的感觉很不好,孩子不喜欢老师,那一门功课肯定学不好。这一点希望家长多关注,多沟通,孩子很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家长要多开导。 在我们教学生来说,不管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都给他们同样的爱,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在学校害羞的,不说话的,在我这里都很容易沟通和交流,他们都很喜欢,很高兴的来到这里。有些家长经常当孩子的面说他们这不好,那不好,孩子会很没有面子,没有信心的,有些需要交流的话,适合背后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让孩子感觉你爱他,为了他好,这样他才有动力,才容易成功! |
想起当年语文老师---我与常青藤 [小学全科(陪读)]
发表于:2011-09-10 阅读:323次
最近在家教一些小孩阅读与作文时,发现他们对讲故事都很感兴趣,但要他们自己作文呢,确是越少越好。
这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自己当学生,上语文课的情形,那时都是高中生了,老师语文课内容讲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只知道他口若悬河,泡沫横飞,上说天文,下谈地理,只要他知道的,他都像故事讲给我们听。那时很年轻,家里小孩多,家长都不怎么管我们学习,因此压力也不是很大,平时课余看很多“野书”------“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三毛”的言情小说和一些古诗词,散文,只要能借到的书,都飞快的将它们看完,那时很少有专门教作文的书,我记得初中二年级,我写的一篇游记,都像记流水账一样,老师也不觉得差,当时我读的是理科,那年高考上本科线的高中生,在我们学校文科,理科的学生中,我的语文竟然考了第一。想了一下,除了发挥正常外,课外的闲书还是有帮助的。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是挤出时间来阅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到了初中,他们的功课更紧了。喜欢读书,体现了小孩的学习习惯,跟环境氛围和家庭教育也是有关系的。 我们当学生时,奥数没有这么热门,有时组织一下比赛,有天分的可以拿一些奖,然后组织培训一下,再去决赛。大奖我从来没拿过,小奖还沾点边。那时考外语学校也很难,凡是有想法的都可以去考,我和妹妹都去过,没考上,她读了一中,考的武大,也不错。 名校谁都想进,但很难,现在听说很多普通学校校风不好。我们那时很单纯,学习都是自己的事,家长很少管,交给学校,全凭天分。现在当家长可难了,就一个小孩,什么都要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让孩子掉队,否则要花更多的钱,还要求人。所以现在有些孩子从1年级开始就1对1请家教,花费了家长很多心血,也帮助了许多孩子,常青藤帮助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给师生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有缘常青藤,牵手常青藤…… |
教学相长---我与常青藤 [小学全科(陪读)]
发表于:2011-09-03 阅读:114次
无意中来到常青藤网站,真是太幸运了,以前都是熟人和朋友介绍的家教,渠道很窄,资源有限。
来到常青藤后,认识了很多学生,家长和朋友,有趣的是碰到一对双胞胎小男生,他们可有意思了。家长说他们不喜欢阅读,作文。上了几次课后,我跟他们讲一些成语故事,成语接龙,阅读和作文。看他们上课还蛮积极的,可能很少在外面上课,还觉得挺有趣。看他们回家写的作文呢,感觉也还( ^_^ )不错嘛,就是有些似曾相识,我就在网上查了一下,尽然没有一样的,看样子两个小孩子还不错。后来我看了“曾老怪”的---作文有原理,感悟了,不要对“似曾相识”耿耿入怀,借鉴,模仿也是应试作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样,我在教孩子们语文作文时,对那些不愿动笔,害怕作文的学生,都用“曾老怪”的----作文有原理,启发他们动笔,教导他们先从模仿开始,这该不难吧?! 还有,以前我总是为教育女儿感到苦恼,现在我交了那么多家长朋友,我知道对小孩不要要求太高,其实她也有很多优点了,毕竟是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多表扬,她就会更有信心了。孩子是慢慢成熟的,健康快乐是第一位的。 教育,教养一切的根在家庭,教育有缘碰到一个好老师,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一个能带给自己成长的老师。 教育有缘,让我们来到常青藤,我们在这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