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田老师的文章专栏 |
---|
拆除心中的藩篱
发表于:2013-12-16阅读:183次
|
拆除心中的樊篱 田老师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有一道阻隔与他人相互信任的樊篱,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这樊篱就会变得愈加坚固而紧密。 如若不信,请先看材料中的那对父母。明明是心系他人、慈悲良善的老妇人,在他们的眼里却成了避之犹恐不及的“狼外婆”,于是便自以为是地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再远离。 何以会如此?也许是老妇人丑陋的形貌使他们陷入了以貌取人的世俗泥淖,也许是老妇人微贱的地位使他们误判了其做人的品位。但我以为,对陌生人心存防范,不以为然地无端猜忌,可能是导致他们作出错误选择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 不是吗?当老妇人用微笑传递过来的善意被他们用世俗的目光解读之后,当孩子们的纯真友善遭到他们的一票否决之后,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中那道可怕的“厚障壁”,听到了他们心里警惕而猜疑的喁喁私语。 对陌生人妄加揣测,莫名设防,武断地认定对方一定不怀好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狭隘阴暗和卑污龌龊。 当然,只是把板子打在这对父母的身上也有失公允。在一个结构日渐松散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身处的外部环境大多是由陌生人构建而成,面对一副副生面孔,我们既不识其面,更难知其心,凭什么要求我们要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送上真诚或接受真诚!而这种对陌生者的戒备之心,绝非始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中国自古就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一直在强化着我们心中固有的那种对陌生人的偏见,并因此转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防范意识,这已然成为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人心中的樊篱就这么顺理成章地竖起来了。 再看看未尽如人意的现实。不是有陌生人陷于困顿需要救助时我们大多选择了冷漠来表达么?不是有陌生者送来的善意微笑和援手被我们当做动机不纯而断然拒绝么?不是有日渐增多的上门推销电话欺诈网络陷阱都是在针对陌生人而施的报道么?如许屡屡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骗局一次次重创了原本善良真纯的世道人心,这无疑是造成我们一见陌生面孔就心存疑虑严加防范的社会根源。 一旦陌生人之间这种不信任的心理病毒不断在你我之间复制并传播时,我们整个社会的肌体就会被浸蚀得百孔千疮。而这样一种杀伤力甚至会波及熟人之间,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怕和无奈的情景!到那时,受到伤害的何止是沙滩上那位丑陋的老太太! 推倒心与心之间的墙,拆除心中的樊篱,摘下看待陌生人时的有色眼镜,社会才会更和谐,沙滩上的风景才会更迷人。对此,我们热切期盼,满怀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