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张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可怕的计算器
发表于:2011-07-11阅读:289次
|
纵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讲到应用计算器的地方极少,初中三年时间六册课本仅仅只用了四节课的内容,而且课程内容极为简单。可以说只要认识计算器按键的学生都能学会使用计算器。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的部分学生每每书包里都必备计算器,是在学习计算器吗?每节课都要求带吗?是初中的课程太难不便于计算吗?是学校要求吗?等等“都不是” 科技进步,学生应该会使用先进的计算设备。没错,学生应该与时俱进学会使用计算器解决一些问题。可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中学生使用计算器越来越频繁!!!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了依赖!部分同学连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都要用计算器!!笔算能力大大减弱,致使计算型试题常常出错!包括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在下降!! 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主要是为了替学生排除繁难计算的障碍,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数学来解决更有意义的问题上,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对于没有太多自制力的初中孩子来说,很难保证他们在进行简单运算的时候也使用计算器,导致计算能力下降。中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四种基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运算能力是排在首位的,足见其重要性。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事例: 法国,让-皮埃尔迪迈依教授说: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法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过全国性的数学课改,但从现在来看,有不成功之处??法国的小学生以前三年级就开始学习除法,现在要推迟到五年级,即使是现在的大学生,笔算除法的能力也很弱。导致这些现象的,是法国的中小学生过早依赖计算器。当年的课改由于过于追求学生求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使用计算器没有制约。而现在,法国现在不准孩子使用计算器,因为它有损于对数学的理解。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尔菲德-斯科密教授说:美国在反思教育改革时,也发现了学生频繁使用计算器带来的坏处。现在美国对老师的要求,是让他们学会倾听学生,观察学生,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比如一道42+36+18的题目,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而是让学生体验演算过程,让他们知道42先加18,再加36,要优于按顺序相加。 葡萄牙正面临数学教育的困境,这和他们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通常使用计算器,缺少笔算和心算的基本功训练。调查显示,每5个葡萄牙青年中只有一人能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除了部分经商者能进行笔算和口算外,大部分人离不开计算器。 在中国有心理学学者认为,使用计算器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但如果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口算、笔算是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但依赖上了计算器,就会使孩子缺乏主动解决困难的信心。习惯使用这类工具后,在考试中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 我们不难看出过度使用计算器是要不得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孩子们在使用计算器时的矛盾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应该是“疏”“堵”“导”相结合,“疏”就是讲道理使学生明白少用或不用计算器的好处使学生自觉抵制计算器。“堵”就是对于那些已经有相当依赖性的学生家长及老师要及时收藏,没收计算器,以更严厉的方式批评孩子使他惰性不致增长。“导”就是在“堵”了之后疏导孩子的思想,鼓励他,辅导他,使他慢慢淡忘计算器,恢复思考能力,运算能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坚定信念,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及时的发现,纠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能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