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刘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尝试
家教刘老师的文章专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尝试
发表于:2012-03-31阅读:146次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精心设计练习、适时全面评价,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尝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思维活动过程,便“急于求成”,形成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性质等。按照教学程序,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方法,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引领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维目标的比重。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鲜活化、例如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是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些数学规律的引入、证明、引申、应用,要注意有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的设计。深化单一性应用,打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需要教师教学要有亲和力,在教师的引导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注重评价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紧张沉闷。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积极创造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课堂上给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的思维驰骋的空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许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之中。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的练习首先要有针对性、一般性,其次要有灵活性、新颖性、启发性、综合性,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五、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实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兴趣,郁郁寡欢。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教师可以竖竖大拇指,或者让全班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 “谁愿意帮助他?”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方法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去探索,使它成为现实。


 


 

评论

刘老师
很不错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