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张老师的文章专栏 |
---|
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发表于:2011-03-10阅读:630次
|
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有效的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自身业务的提升,还可以改变目前很多教师“一听学生答错就头疼”、“讲了很多遍还不会”的这种心态,扭转“教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现状,从而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同时拥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人的八种智能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好坏之差。它们之间只是领域不同,却各有所长。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长处的地方。正是应了咱们古人的那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即时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首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其次,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再有,这种评价是把双刃剑,通过“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即时评价”中,“教学相长”,在“即时评价”中,增加师生感情,在“即时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在“即时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