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田老师的文章专栏 |
---|
传统对联伤不起
发表于:2013-05-23阅读:17次
|
传统春联伤不起 张灯结彩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话说我泱泱中华,总有那么一些优良传统让后人膜拜得不得不遵行,这其中,辞旧迎新之际的张贴春联,即为司空见惯之一例。 普天之下,宇宙之间,唯我中国有春联(对联),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份自古以来万国难敌的荣耀。据说,我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系五代后蜀之末代皇帝孟昶所撰,其规格之高、品位之异,让人赞叹。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这份民族瑰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伤害,作践之烈,于今为甚。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今年春节,笔者特留意了一些新的春联,感慨颇多。 感慨之一:机器印制,个性全无。工业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动用机器,而机器生产的特点之一是——整齐划一。纯手工的东西愈来愈少,物品中凝结的不可复制的个性亦随之丧失殆尽。当大规模的机制春联以不可阻挡之势泛滥起来之后,原先那种内容千姿百态、切合各家实际,制作纯属手工书写的红红的春联已属凤毛麟角。花哨是花哨了,可千篇一律,特色全无,墨香不再,温情不再,徒然留下一个形式和一份遗憾。 感慨之二:不讲对仗,有名无实。联语讲究对仗,这是其突出的特征,上下联同一位置的短语或词语,结构要完全一致,词性要完全相同,否则就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对联,可当下的春联却鲜有顾及此特点的。一家高档次的体育馆门前赫然贴着印制的这样一副对联: 迎新春龙腾虎跃;勤锻炼快乐人生 “迎新春”属动宾结构,与之相对的“勤锻炼”是偏正短语;“龙腾虎跃”是并列结构,而“快乐人生”既可视为动宾,又可看作偏正,但不论是哪种,都无法构成对仗。此种瑕疵,在今年的春联中,比比皆是。 感慨之三:不论平仄,难分上下。辨识对联的上下联,只需看每联的最后一个字。标准的对联,上联最后一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是平声,概莫能外。但时下的不少春联,全然抛弃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不惟音韵美荡然无存,且上下联也难以分辨。试看如下一副: 华彩龙年共享全家福;新春吉祥喜迎开门红 这副春联,既谈不上对仗,而且两联的“福”“红”都是平声,根本分不出何者为上联,哪个是下联。 感慨之四:别字现身,大煞风景。春联本是为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的,但刺眼的错别字陡然现身,无疑会让人大跌眼镜,备感难堪,如将“寰宇”之“寰”写作“環”(环),把“神州”之“州”写成“洲”,把“欢度”之“度”错成“渡”,更有将“致富”之“致”弄成了“治”而闹出笑话的。错字别字,绝非个例。 有感于是,笔者特撰此文,旨在告诫人们:传统春联伤不起,“书写”千万莫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