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肖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大人切莫想当然
发表于:2017-12-26阅读:59次
|
有人苦于孩子学习不用功,遂向我请教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的动力。我反问他依你看,孩子能为什么会爱学习呢?他说我经常带他参加富人的活动和聚会,可孩子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以前常听说有意识让孩子吃吃苦,受点累,体验一下穷人生活的例子。那主要是一种反向刺激,让孩子明白有一种生活你不能过,你得努力学习才能远离。 相比之下,这位家长所运用的“富人榜样法”,兼有“富贵体验法”,应算做是一种正向的示范和激励,有其“先进性”在其中。但为何也没有产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效果呢? 因为,富人的富贵生活,未必就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吸引力。豪宅名车,美味佳肴,挥金如土,花天酒地,这些奢华富贵可能会对很多成年人构成极大的吸引力,可对孩子就未必。 孩子有孩子的需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由、玩乐、探索、友谊,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价值是和成人不同的,也许孩子的需要更接近实现生活真正幸福的需要。 孩子现在大都成长于物质生活过于丰盛的环境,不愁吃、不愁穿,其物质需要已在其心理呈饱和状态,更高的物质刺激由于经济学的边际效益,已无法形成太强的吸引力。对一个已吃得很饱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再难勾起他的食欲。 孩子现在学业负担很重,学习本来就苦不堪言。如果为当那并无太大吸引力的富翁,就要苦上加苦,累上加累,那富翁就没有魅力,反而会成为负翁那样不招人待见了。这好比一个本来就没有爬上的乐趣,已经很疲劳的人,你却让他去登很高的山,你以为他会很高兴、很有干劲吗? 而且富人圈里的活动,需要讲礼仪、规矩、面子、客套,是适合成年人参加的应酬场合,老让一个本需要自由随意、无拘无束的孩子参加,受限制,被压抑,恐怕对他来说,除了没劲还是没劲吧。 孩子的心理,自有它特有的规律和特征,大人切莫用自己的心理,简单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