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付老师的文章列表 |
---|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6-06 阅读:31次
小升初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要是想把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需要多掌握一些方法从中挑选。综合法、分析法、图解法、演示法、消元法。是常见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些例题来看一下 所谓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 与其它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广州学大教育的老师说同学们以后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分解一下就可以依次解答应用题了。 接下来我们根据应用题的题型分析几个例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
高三数学有哪些复习重点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6-06 阅读:40次
高三复习是应对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找对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提高高考成绩。常青藤家教汇总了一下高三数学的复习要点,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复习起到一定的帮助。 1.平面向量:掌握向量的四种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以及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注意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在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为: ①考查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及基本运算技能.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和内积的运算法则,理解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②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③和其他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广州高中辅导老师举例说明,如和函数、曲线、数列等基础知识结合,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一般由浅入深,入手不难,但要圆满完成解答,则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计算。 2.数列: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和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里“具体的问题情境”,也包括由递推关系式给出的数列,这是近两年重点考查的内容,预计今后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 3.不等式:要求“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会解“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 会用基本不等式:a+b2≥ab(a,b≥0)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4.导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曲线的切线问题;广州高中辅导老师表示,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也仅限于会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这是导数应用的热点内容。 5.算法:应该侧重“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与“程序框图”的复习,理解五种“基本算法语句”即可,特别是“程序框图”与数列、不等式的综合.这类题经常与数列及统计等知识进行小综合。
|
高考数学的应试提分技巧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6-06 阅读:35次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主要科目,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总成绩,数学考试的一些应试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快速提高成绩。 提高数学成绩首先要把握好答题时间,在高考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拿到的分数是有差距的,而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不能适应考试的节奏,不能合理地进行时间的调配。在选择题部分,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每道题最多4分钟,一旦超过时间解不出,马上跳过解下一道题,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在一道题目上面,要知道,高考我们是在抢分而不是在慢慢解题。 高考数学中的第一个大题尽量要做,有些同学对一道题有着势在必得的决心,认为这道题自己懂了,就势必要把它解出来,而对于看不懂题目觉得很难的就不写。其实高考数学中的大题第一问往往都并不难,是一个对基础知识考查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技巧。很多时候大多数同学是无法将最后两道大题完全解出来的,但是偏偏就要强迫自己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上面,解出第一问并不难,但不代表一定要把整道题目都解出来,我们何不在前面做题的时候细心地做,力求会做的全部做对,不会做的也要拿一些分,这样才是高考的应试技巧。 高考数学答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计算的整洁性。我们在草稿纸上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不能因为在草纸上就胡乱书写,有些同学就经常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明明在试卷上是一个数字,到了计算的时候算着算着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数字。在高考中,要着重注意试卷的整洁性,因为老师在阅卷的时候是按秒阅卷的,所以卷面书写得整洁会为自己的高考增分不少,这也是应试拿分的一个小诀窍。
|
常见的中考数学压轴题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9 阅读:80次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3、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从近年来的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5、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6、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
应该如何学好高中英语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8 阅读:104次
从高一开始就应将学习着眼于三年后的高考。就英语高考而言,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对词汇量的要求较高,阅读的量也较大。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只有举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才气增强知识的迁移本领。英语学习必须是全方位的。至心盼望各人都有一段值得追念的高兴的高中生存,并在英语方面学有所成。英语家教分享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 首先学习英语要从一次一句开始积累,多听、多说、多读,长年坚持,必有功劳。因为学习外语的时间和对其掌握的熟练程度成正比,也可以说任何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译的熟练运用都是时光聚集起来的。英语中有个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说的便是这个原理。 其次要有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怎样作育?在学习英语时要学习她的精美之处、合理之处、生动之处,不能总盯着她让你以为别扭的地方,你以为不好明白的地方。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每每可以彻底变化你对一件事物的见解。可以通常多读一些英语的笑话或幽默小品,在捧腹大笑中明白英语的生动、幽默和妙趣横生,无形中便会渐渐喜好这种语言,久而久之,越喜好越爱学,越爱学越喜好,很快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要制定细致的学习计划,养成学习规律。 真正想把英语学好,应当订定一个细致的学习筹划,并按照计划完成这样可以提高英语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
小升初英语考点有哪些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5-18 阅读:34次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小升初考试中英语考试所占比例也是很大的,英语家教总结了一些小升初英语的知识点和考点,希望对同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1、动词be(is,am,are)的用法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2.this,that和it用法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 这是一朵花。(近处) That is a tree. 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pencil. 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 Helen, this is Tom. 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 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 That’s a car. 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如: -Hello! Is that Miss Green?喂,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 Who’s that? 是的,我是,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7)在回答this或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时, 要用it代替this或that。如: ①-Is this a notebook? 这是笔记本吗? -Yes, it is. 是的,它是。 ②-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a kite. 是只风筝。 3.these和those用法 this, that, these和those是指示代词,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近的或下面要提到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远或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①This is my bed. That is Lily’s bed. 这是我的床。那是莉莉的床。 ②These pictures are good. 那些画很好。 ③ Are those apple trees? 那些是苹果树吗? 在回答主语是these或those的疑问句时,通常用they代替these或those以避免重复。如: ④Are these/those your apples? 这些(那些)是你的苹果吗? Yes, they are. 是的,他们是。 4.名词+’s所有格 单数名词后直接加 “ ’s ”: Jim’s coat 吉姆的外套 Jeff’s mother杰夫的妈妈 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只加“’” Teachers’ Day教师节 the twins’ books双胞胎的书 不以s结尾的不规则的名词复数,加“ ’s ” Children’s Day 儿童节 men’s shoes男式鞋 表示两者共同拥有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后加’s Lucy and Lily’s mother 露茜和莉莉的妈妈(共同的妈妈,一个妈妈) 表示两者各自拥有时,要在每个名词后加’s Lucy’s and Kate’s rooms 露茜和凯特的房间(各自的房间,两间房子) 5.There be句型 (1)There be句型主要用以表达“某处(某时)有某人(某物)。”其基本结构为“There be+某物(某人)+某地(某时)”其中there是引导词,没有词义;主语是be后面的名词, be是谓语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be只用is和are两种形式。下面这首歌诀可帮你巧记there be句型结构: There be放句首,主语跟在后。地、时放句末,强调置前头。如: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有时为了强调地点,也可把介词短语放在句首。如: On the desk there is a book. (2)There be句型中的be动词如何确定呢?请先看看下面这首歌诀: Be动词,有三个,am,is还有are。“There be”真特别,不留am只留俩,那就是is还有are。要用is还是are,须看其后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若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用is,否则就用are。如: ①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②There is some water(水)in the bottle(瓶子). ③There are some pears in the box. (3)注意:如果“be”后的主语是由and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那么be的形式要遵循“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也就是说,“be”的形式是由与它最近的那个名词来确定的。若那个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要用is,是复数就用are。如: ①There is a book and some pens on the floor. ②There are some pens and a book on the floor. 6.like一词的用法 like用作及物动词,译为“喜欢”。 (1)后接名词或代词,表示喜欢某人或某物。如: I like the baby very much. 我非常喜欢这个小孩。 (2)后接动名词(v. -ing),表示“喜欢做某事”,着重于习惯、爱好。如: Tom likes playing football.汤姆喜欢踢足球。 (3)后接动词不定式(to do ),表示“偶尔地喜欢做某事”,着重于某次具体的行为。如: I like reading, but I like to watch TV this evening. 我喜欢读书,但我今晚想看电视。 7.句子单数变复数,注意以下五要素 (1)主格人称代词要变成相应的复数主格人称代词,即I→we, you→you,she,he,it→ they。 如:She is a girl. →They are girls. (2)am,is要变为are。如: I’m a student. →We are students. (3)不定冠词a,an要去掉。如: He is a boy. →They are boys. (4)普通单数名词要变为复数形式。如: It is an apple. →They are apples. (5)指示代词this,that要变为these,those。如: This is a box. →These are boxes. 8.英语日期的表示法 英语中月份和星期名称都是专有名词,它们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并且前面无需用冠词。 用英语表示日期,其顺序为月+日+年,日和年之间需用逗号隔开。如:August 2nd,2003(2003年8月2日)。也可以用日+月+年来表示。如:10th May,2003(2003年5月10日)英语日期前介词的使用:若指在哪一年或哪一月,则用介词in,若具体到某一天,则需用介词on。 9.时间的表达法 (1) 直读式,即直接读出时间数字 7: 05 seven five 8:16 eight sixteen (2) 过、差式,即几点差几分,几点过几分。(以30分为分界线) 1:25 twenty-five past one 2:30 half past two 3:43 seventeen to four 4:38 twenty-two to five (3)12小时制 6:00 a.m. 上午6点 8:20 p.m. 下午8点20分 (4)24小时制 13:00 13点钟 22:15 22点15分 (5)15分可用quarter 4:15 a quarter past four 5:45 a quarter to six (6)时间前通常用at. at 5 o’clock at 7:30 p.m. 10. want用法 (1)想干什么用want to do sth They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club. 他们想加入运动俱乐部。 (2)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want要作变化 ①He wants to play basketball. ②Li Xia wants to play the piano. (3)变疑问句,否定句要借助助动词do或does. ①-Do you want to play soccer ball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②-Does he want to go home by bus ? -Yes , he does . / No , he doesn’t
|
中考数学关于圆的知识点总结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29 阅读:18次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更好的帮您冲刺中考今天常青藤家教为您总结了下面关于圆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您。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
中考冲刺如何快速提分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29 阅读:21次
中考复习不但要注重基础和方法,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增强记忆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刚学过的知识是遗忘的最快的,所以复习的次数也要相对多一点,间隔时间相对少一些。复习时一定要做好下面的几件事。 (1)尝试回忆,就是下课后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这样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提高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2)看教科书,重点看尝试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 (3)整理笔记,先把上课时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看参考书,把精彩的内容、精彩的题目及时摘到课堂笔记上,这样就会促使知识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习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在考试之前一方面要把以前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册)和总结拿出看.把以前所有做过的习题集册拿出来看,由其是错题,看一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犯什么样的解题错误。这些错误要在中考的时候避免再现。 把课本知识再从头看一遍,看一看自己画的重点和要点,再记一遍,有利于考试时的思考。
|
中考物理电学的基本公式汇总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14 阅读:23次
电学是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也是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但是也要牢记电学相关的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
掌握化学规律帮您轻松备战中考化学 [教学文章]
发表于:2016-04-14 阅读:10次
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化学自然也不例外。化学家教总结的这些初中化学规律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备战中考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 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 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