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赵老师的文章列表 |
---|
高中数学复习紧扣提纲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7次
万变不离其宗。出题老师无论怎么出题都是根据提纲出题,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抓住提纲这个主线路进行复习,不要脱离本质,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在复习中,回归课本就是要将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基本方法熟练运用,清楚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复习要讲究策略,抓纲扣本。每一章节的复习都要认真对待,前后联系。例如,函数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应按照课本复习,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时,同学们收获的是一个个知识点,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知识的特点是零碎散乱的,而在高三总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当然,考生特别要注意心态的调整。考数学其实就是考心态,好成绩来自好心态。做题慌乱,总担心题目做不完,一开始就想尽快做完小题,往往会因此丢分。每当拿到试卷,都要先浏览一下难题、简单题的分布情况,根据题型、题量和难易,分配答题时间。解题要稳中求胜,不论做什么题目,都一定要自己亲手计算、按部就班地书写。平常练习时,应十分注意书写规范,关键的步骤一项不落。这样,考试时就不会因为步骤不全而丢分。
|
高中数学冲刺策略 [小班信息]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16次
高考关键阶段,怎么能在最后时刻整体提高呢? 一、了解命题趋势,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读《高考大纲》,因为它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又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同时还是评价高考的依据,弄清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加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立足中低档题是复习的基本策略 基础题,中档题和高档题(即综合度、难度较大的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别占30%、50%和20%,也就是说容易题及中等难度的题占高考数学总分数的80%,即120分,这是非常宝贵的分数,要力求拿下。平时在班级的测验(考试)要当作高考题来做,争取多做满分题,交满分卷,好处有三:(1)可以感悟高考,尽早进入状态。(2)检测自己的能力。(3)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弥补,完善。 三、完善知识网络结构,注重知识交汇点的复习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汇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结合,例如,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数列,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与数列,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等等,通过题型训练加强知识积累,总结出解决各类题型的方法与经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准备考试时讲究策略,一定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虚拟语气常见考点分析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2次
常见考法
对于虚拟语气的考查,在单项和完形填空中出现的较多,在阅读理解中,也常会出现虚拟语气的句子。我们掌握了虚拟语气的用法,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短文。
典型例题:Mary is ill today. If
she _____, she ____ absent from school.
A. were not ill, wouldn't be
B. had been ill, wouldn't have been
C. had been ill, should have been
D. hadn't been ill, could be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 Mary今天病了,如果她没生病,今天她就会去上学了”。因为第一句说,Mary今天病了,所以本题考查的是与现在情况相反的事情,因之,主句用would、should、could+动词原型,从句用一般过去时。
答案:A
误区提醒
1、在学习虚拟语气的时候,要对过去、 现在、
将来的虚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一定要记住,虚拟语气的条件从句的谓语用过去式,动词be要用were。
典型例题:I ________ him the
answer ________ possible, but I was so busy then.
A. could tell, if it had been
B. must have told, were it
C. should have told, had it been
D. should have told, should it be
解析:先分开看此题,由于设空处在主句,所以先看主句,因为由主句看不出题目所表达的具体时间,所以再看从句,此从句是由but引导的转折句,所表达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意为“我那时很忙”,所以,主句发生的事情是与过去事情相反的事情,因之,主句用could、should、would+动词原形,从句用过去完成时。
答案:C
|
如何快速学好英语 []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3次
英语学习靠的是积累,没有速成的办法。但学好英语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要想学好英语,要有扎实的基础。怎样能正确的把握重点基础呢?这就靠同学们在日常课堂上的学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
|
中考英语作文提炼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4次
文章是由字词组成的。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一些语法技巧。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重视字词句的提炼,把我们学过的,见到过的甚至在新闻、广播、杂志、电影里见到的优美的、地道的词句提炼出来为我所用。一般来说,我们掌握了初中教材要求的大部分词汇以及考纲中全部词汇和词组,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并不是难事,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仅仅是一篇合格的文章就够了吗?恐怕不是的。因此,掌握更多的优秀词句能让我们在写作中出彩。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么积累呢?
教材文章难度适中,词汇丰富,是非常好的词库。也许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那么我们看这个句子:A比B要美得多。如果让你用英语写出这个句子,你能想到的句型有几个?在你想到的句型中,是不是转来转去就那么几句:Ais more beautiful than B, 或者A is more
beautiful when compared withB , 或者B is not as beautiful
asA……这样的句型你会写,还有数万个和你一样的中学生也会写,但是如果你写出:Although A is beautiful, itpales when it is in comparison with B. (虽然A很美,但是与B相比便黯然失色了。)这样的句子,效果会大不相同。
第二个资源,基于教材,我们可以向外发散,任何你读过的报英文刊杂志,比如《21st Century》《ChinaDaily》等等,都是很好的资源,还有很多经典的英文电影,英文歌曲也都是丰富的词库,从中可以提炼出非常多的优美的词汇和句子,改造一下,就可以放到我们的文章中,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
解析中考议论文考点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7 阅读:2次
明确文章的论点。概括论点应注意: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例:2003年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奥林匹克新格言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从文章标题看,“奥林匹克新格言”只是论题,表明作者阐述的范围而非观点。开头第一段先引用新任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雅克·罗格的话来阐述新格言的内容,但不是作者的观点,看法。直到首段最后作者提出新格言的意义才是作者的观点,而下文也围绕着这个意义在展开论述,所以新格言的意义才是全文论点。
题型:概括全文中心论点;找出或概括局部论点
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题型:补充论据,补充论据要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论点的一致性;注意语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选题材古今中外的全面性问题;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
理清论证的结构。 这一类题牵涉到确定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来讲,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与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通读整篇文章,常常会出现了“首先”、“其次”、“再次”这之类的关键词语,清晰的表现出这三段是层进关系。
品味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某语句的作用。
开放型试题。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有的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有的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还有的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
在阅读理解的三大部分,议论文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同学们条理清晰,回答题目时紧扣论题论点论证,议论文部分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
中考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 [小班信息]
发表于:2014-08-07 阅读:9次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题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要想做好议论文的题目,就要分清晰它的主要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也要分清晰文章的框架结构。议论文是阅读理解的重要考察部分,希望同学们重视。
把握论点。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弄清论据。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理清议论文的结构。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出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
初中化学典型例题分析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6 阅读:4次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
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的检验: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
③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
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即杂质,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答:
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采取滴加盐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时,即可证明溶液中混有碳酸钠;故①正确;
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
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用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碳,通过称重测定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但由于氢氧化钠还能吸收水,因此所测得重量并非二氧化碳的质量;故③不正确;
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采取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滤去碳酸钙沉淀即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④正确;
此题选D。
点评:利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性质不同及变化规律的不同,选取恰当的试剂,可以检验、测定、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6 阅读:4次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
物理常识之为什么温度计不装水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7-31 阅读:12次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仅是更了解生活,而且将物理知识带入生活当中去,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方便,知道温度计吧,温度计里面的汞是有毒的。那为什么温度计里面不能装水呢? 1.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原因 水的热膨胀系数为2.1×10-3/℃,水银、酒精、煤油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8×10-4/℃、1.1×10-3/℃,1.0×10-3/℃。同样体积的液体都升高1℃,酒精和煤油膨胀的体积约是水的5倍,那么在利用体积变化的刻度方面,水的刻度距离小,酒精和煤油的刻度距离大,相同的温度间隔距离大,不仅为测量和读数带来方便,且能够测量较小温度变化值。 2.由于水有反常膨胀现象的原因 水在4℃以上,与一般的物质相同是热胀冷缩的,而在0℃和4℃之间却是冷胀热缩,且这段冷胀热缩的系数与热胀冷缩的不同。这是水的一种特殊性质,如果温度计里装的是水,不仅无法标度0℃到4℃之间的刻度,在用这样的温度计测量4℃左右的温度时,无法确定其读数。 3.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原因 水的热膨胀系数为2.1×10-3/℃,水银、酒精、煤油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8×10-4/℃、1.1×10-3/℃,1.0×10-3/℃。同样体积的液体都升高1℃,酒精和煤油膨胀的体积约是水的5倍,那么在利用体积变化的刻度方面,水的刻度距离小,酒精和煤油的刻度距离大,相同的温度间隔距离大,不仅为测量和读数带来方便,且能够测量较小温度变化值。 由此可见物理不但能帮助我们分析生活中不懂的现象,学好物理更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