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白老师的文章列表 |
---|
高考生物考点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9 阅读:19次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血液是红色。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运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
①.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②.显性突变(aaAaaaAAAaAA)隐性突变(AAAaAAaaAaaa)
③.重新化整的思路(Aat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
④.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
⑤.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⑥.一次杂交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如:
⑦.遗传图解的书写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⑧.:①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⑨F2代出现3:1(Aa自交)出现1:1(测交Aa×aa),出现9:3:3:1(AaBb自交)出现1:1:1:1(AaBb×aabb测交或Aabb×aaBb杂交)
⑩验证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⑾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出现2:1或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⑿F2代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7、15:1、12:3:1、9:6;1(总和为16)都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
⒀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
⒁果皮种皮就是母本(母亲的肚皮),胚是下一代幼体,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⒂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激素。
⒃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
18.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19.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糖蛋白(识别功能,如受体、MHC等),载体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2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I同源染色体分离,减II和有丝分裂着丝粒断裂,减数分裂有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中无基因重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时期。(识别图象:三看法针对的是二倍体生物)。
|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9 阅读:34次
下面结合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考卷为大家总结一下高考地理的考察侧重点和题型占分比重,希望帮助成绩一般的同学在短时间内更有侧重点的复习。
●考试内容
一、义务教育部分。义务教育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的基础,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三个部分。二、高中必修部分高中地理必修部分是高考的主体内容:它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三、《高中课标》七个选修模块中的三个选修模块: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从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内容。(其他四个选修模块不列入考试范围)。
●题型与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综合题)两大类,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选择题不考选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共40分,分必答、选答两部分。必答题主要考核必考内容,共设3-4题,赋分30分;选答题主要考核选考内容,采用超量供题、限量答题的方式,即三个备选模块各设一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解答,仅限选一道,共10分(届时将在试卷中具体说明)。
●内容比例
必考内容(义务教育部分和高中必修三个模块)与选考内容(高中选修三个模块之一)赋分比重大致为9∶1,即必考内容赋分90分,选考内容赋分10分。
|
怎样克服英语学习难关 []
发表于:2014-08-14 阅读:33次
学习难关都有什么?学不会,听不懂,学习吃力,信心受挫,成绩不见提高。其实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的,下面以英语为例,讲讲怎样攻破学习难关。
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要培养兴趣。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书(生词量不超过30%),简单的视音频学习材料最好,VOA special english,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纵横美国,等等。能轻松愉快的学英语,其实看欧美影视剧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习难关都有什么?学不会,听不懂,学习吃力,信心受挫,成绩不见提高。其实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的,下面以英语为例,讲讲怎样攻破学习难关。
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要有自我约束力。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
|
学好英语态度很重要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4 阅读:12次
学好一门语言没有那么难。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已经学好了英语,你怎么可能学不会?看看周围的朋友,肯定有英语学得很好的。好好分析他们的行为,也可以问问他们是怎么学的。我基本上可以保证: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花了该花的时间,学习期间保持了良好的心态、而且他们是很刻意地安排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学习需要动力。你如果想学好英语,你必须找到自己的动力,否则就不会动。有的人好像天生对学英语感兴趣,这就可以作为他们的动力,这些人比较幸运。而大部分的人没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兴趣,他们必须寻找其他的作为动力。在“我为什么要学英语?”这一问题上,我们要找到一个能够打动自己的回答,可能的回答很多:为了找好工作、为了与更多人交流、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让女朋友为你骄傲、为了看懂原版电影和美剧、为了考过雅思托福等等。关键是要能够打动你自己的心,让你真正地行动起来。
学好英语一定会花费时间的。为了管好自己的事情,要花比自己想象的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但要花的时间远远没有自己害怕的那么多。其实,学英语也是这样的,你要是想真正学好,确实要花很多时间,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学会。但是,也并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活才能学会。只要重复地去做一些小事情,时间一长就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态度决定成果。为了管好自己的事情,要花比自己想象的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但要花的时间远远没有自己害怕的那么多。其实,学英语也是这样的,你要是想真正学好,确实要花很多时间,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学会。但是,也并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活才能学会。只要重复地去做一些小事情,时间一长就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鼓励性的、幽默的、包容的、好奇的、自信的。只有这样的态度会给我们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犯了错误要原谅自己,要意识到重复犯错才能提高,才能学会。
|
高中物理之直线运动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3 阅读:14次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必考的部分。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较为整齐,考点难度较浅,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这一部分内容,争取此部分的内容少丢分。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直线运动的内容。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
高中物理怎样审题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3 阅读:13次
1.认真细致,全面收集信息;
审题时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的一些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应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词句;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
3.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
反复读题审题,既综合全局,又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
4.发散思考,判断多解可能;
初末状态不明确,带来结果的多解;矢量方向不明确;物理现象多种可能性;制约条件不确定;周期性(圆周运动、振动和波)。
5.分清主次,排除干扰因素;
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它们,就容易受骗上当误入歧途,只有大胆地摒弃干扰信息,解题才能顺利进行。
6.自我提示,关注常见问题;
(1)是否考虑重力;(2)选择题中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3)矢量还是标量?譬如求该物体的加速度?求最终的速度?求受到的安培力?求力时还要注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4)求功必须指明是正功还是负功;(5)分清轨道半径,地球半径,离地的高度;(6)是直径还是半径。
7.科学思维,力避主观想象。
(1)不能凭主观想象,必须看清、明确题意;(2)不能误认为就是已做过的那题;(3)只有明确了物理现象(模型)才能用对应的物理规律。
|
容易误解的几个诗句解析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32次
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读: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此诗作于1932年10月。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是说流言猛于虎。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著名的诗评家沈德潜认为“诗中互文”,即词句可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这种解释很有见地,但仅仅停留于词语的表层意思。事实上,“明月”和“关”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乐府诗里常见的词语,在这两个词语前加上“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顿使诗歌显得新鲜奇妙。这样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以外,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油然而现;而且“人未还 ”的“人”所指也不仅仅指当时的人们了,而是指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其实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
经典作文的法宝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22次
多用成语。在古代,大文学家一般就是大音乐家,尤其是大诗人、大词人,如白居易、姜白石、李清照、李后主等等。因为在那时,“诗”就是“歌”,“词”就是“曲”。所以,古人的散文、诗歌、词曲都是我们顶礼膜拜学习的源泉!成语是流传千百年的固定词组,它有非常好的韵律感,也就是有非常平衡的平仄关系。比如我们会觉得“千方百计”悦耳动听,“百计千方”就不好听,就是因为平仄关系的缘故。成语经过千百年来一些杰出的文艺家的演绎和提炼,大都有非常独特的语境。成语大都有为大家熟知的意蕴,用成语就是把读者带入自己语境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 把握节奏。节奏是自然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的灵魂。声(音乐),姿(舞蹈),意(诗歌)三者,媒介不同,然都以节奏为共同的命脉。同样的,心跳,脉搏,呼吸……孩子在节奏中成长,他的世界是节奏的世界,节奏带来秩序,秩序营造安全感。好诗节奏分明,好的作文也是如此。这首诗的每一句中都有稳定的三个音步,这就是节奏,全诗中依次出现的四个“永远”,如四季一般循环往复。如何在作文中把握节奏? 其一,最简单的增加作文节奏感的方法就是使用排比句。 排比句最能表达充沛的感情,体现逼人的气势。 段落之间也可以使用排比句。 其二,在作文的不同段落里,可以“重复”那个最主要的“意象”,比如以上诗中“永远”。 如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乐章反复“重复”它的主旋律一样。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加强”,是用不同的手法去强化那个最主要的“意象”, 就像以上的诗中用四种不同的手法来表达“永远”的这个“意象”。 其三,最好的节奏如同呼吸,平缓舒适,安全稳定,但又让人不易察觉。 这样的节奏看似简单,但难以把握,可以看看余华的书,体会一下。
|
记叙文文体知识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5次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2、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3、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4、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5、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高中数学考点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8次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 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3.抽样方法; 4.总体分布的估计; 5.正态分布; 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四则运算; 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基本导数公式; 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8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4.数系的扩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