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张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学生的进步,就是我的开心
家教张老师的文章专栏
学生的进步,就是我的开心
发表于:2012-04-13阅读:146次

       孩子总体情况:嘉宝是我这学期刚刚开始就带的学生(数学57分),该学生挺腼腆的,是个男孩,不怎么爱说话。不过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试讲了一次课程之后,我就觉得,孩子其实很多知识点还是懂一些的,只是不够扎实,解题的时候不够精确。大概是他自己平时下的功夫少,还没有彻底把知识掌握。不过,凡是我课堂上讲的东西,孩子很快就能够接受,这点确实让我很感欣慰。


       具体问题分析:他之前的数学成绩之所以不够好,并且没有及格,家长反映是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平常喜欢在电脑上看小说之类的文章,而且有点沉迷,对学习根本没怎么用心。这点我也在课堂上留心仔细观察过,包括平常的完成作业情况,孩子确实是对学习不怎么重视,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之后,我和孩子家长一起商量,觉得应该好好采取措施,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进步。我主要负责教学(补习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同步学习新学期的知识),我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我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按时上课。


       教学策划实施:


      (1)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上完两次课后,就制定了计划书,怎么补习之前的学习,如何同步学习新的知识,具体教学过程怎么进行,我都是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以及平时的表现,我认为应该从基础开始做起。对于之前的知识,首先进行测试,看看孩子的薄弱环节到底在什么地方,然后,又针对性的进行查缺补漏,然后再进行测试,直到孩子知识点全部掌握好了为止。


       所谓的好,并不是说这份试题孩子答了多少分,而是,这份试卷孩子自己会做的有多少个,哪些是由于不会失的分,哪些是由于习惯失的分。失分的原因,我自己总结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孩子对于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也就是说没有思路,不会做;二是:孩子对于这个题目,有方法,有思路,但是由于粗心,大意,习惯不好,或者过程写的不够详细,导致严重失分。前一个问题,主要靠补知识点完善,后一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根据孩子情况,时间长短不一。嘉宝同学,很大的优点就是,他很细心,如果自己会的题目,就肯定能够做对,偶尔由于过程写的不够详细而失去的分数不是很多。所以孩子之前遗留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对于新学期的同步学习,我是要求孩子每天在学校认真学习,当然,要靠孩子自觉性的,我又不能全程监督,可是,我会让孩子给我每次上课前把自己一周在学校,以及自己学习过程中疑惑的,不明白的,不会做的题目,,,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全部给我整理出来,这样我的课堂就有针对行了。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很好,很有效果,一个人从错误与不解中学习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因为只有不懂,之后在我的耐心讲解下,孩子才会懂得更加彻底。


       我所做的一对一,秉承教育机构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是一个方法针对所有的孩子,而是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解决。真正把教书育人做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把教学方式方法做成“精品”。嘉宝同学的新课程进行的很顺利,平常上课听的很认真,也肯动脑子思考(特此提出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孩子没有养成经常思考的习惯,这是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课后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


       辅导结果分析:我总认为,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孩子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一个月后的小测试中(此次考试重点是计算部分,不是以模拟考卷形式出的题目),数学达到了108(注:满分120)分的好成绩,随后在学校月考中,孩子考了78分(注:满分100;是模拟考卷形式),  虽然,孩子没有达到特别优秀,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孩子能够有进步,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所有的结果,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更需要一点一滴的汇聚与凝结,这样基础才会打的很扎实,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是关键,地基打好了,盖什么样的大楼都能够稳固矗立。学习,更是这样的道理。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总体学习态度还好,但是,有时候就是不很情愿上课,并且会逃避上课,对此我和家长及时沟通,对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和耐心开导,现在孩子已经好多了,上课也喜欢和老师沟通了,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且不断鞭策自己要取得更大的进步)


       自我总结感言: 以上,这只是我在辅导嘉宝同学的过程中,一点小小的心得与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但我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汲取它有用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一种想法,只要对教育孩子有益处,那便是我最大的开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苗,只要精心,耐心的去教育;正确,科学的去引导,我想,他们都可以变得很优秀,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