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崔老师的文章专栏 |
---|
漫谈初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发表于:2012-09-08阅读:34次
|
有些物理教师说,能学好物理的学生一定能学好数学,能学好数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学好物理.也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讲,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是初中物理与数学没有衔接好.
对初中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使他们有了某些“思维定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仍摆脱不了数学模式,而且物理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都使他们对学习物理不适应;再者,由于物理教师对物理中所用数学知识在数学中的地位,以及对某些数学知识,学生是否学过,掌握的程度不够清楚,对物理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特点的区别不甚明确,加之不太注意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由此可见,重视初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问题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好衔接中的具体工作. 一、备课中应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 数学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前提.在备课中,应了解学生需具备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对这些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学习物理尚缺少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的习惯和方法.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案.如学生已在小学学过长度、面积等单位换算,但教师如不了解数学中单位换算不写过程,只写结果这一特点,若在物理教学没有补充讲解单位换算过程,学生必然会出现类似于1.5米=“1.5米×100=100厘米”的错误. 二、教学过程注重承前启后,查漏补缺,总结归纳,培养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每个单元、每节课如涉及到学生已有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熟练,或数学要求与物理要求不尽一致等问题时,都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降低学习中的难度阶梯,引导学生把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如正反比关系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在初二学生学物理时涉及正反比的物理量时,可先复习正反比基础知识,结合物理意义讲解,到初三学生学过正反比函数时再进一步深化物理量的正反比意义,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和运用. 如果学生数学知识不足或掌握得不牢固,或学生对物理中应用数学知识时不注意物理学科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例题讲解,弥补不足.如科学记数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负指数运算从初二开始经常用到,但科学记数法不是初一数学的重点,负指数到初三才学,对类似于这些知识就要多次讲练而补缺,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方法、速度、精确度和准确度.再如数学中的列方程与物理中的列方程,数学中只要数值相等便可列等式,而物理中不但要求数值相等,还要物理量相同.在解物理方程时,还要注意其结果有物理意义.类似这些问题及特点都应在教学中强化,防止学生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产生负迁移.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应通过对典型物理问题的详细分析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决抽象物理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生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或接触物理时间不长,如果物理与数学衔接不好,更易使学生对物理无兴趣,产生畏惧情绪.因此教学中既要热情地鼓励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意志和毅力,又要切实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排除困难,总结经验,以便他们始终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 总之,初中物理与数学衔接问题处理得好,学生就能尽快地适应物理的学习,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