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崔老师的文章专栏 |
---|
教案为何如此尴尬
发表于:2012-09-11阅读:104次
|
教案如何写才符合标准,按照教案的格式写,又有多少实用价值?写了教案的人,在课堂上有几人能跟着自己的教案去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什么要用预先设计好的一种模式(只有一种模式,因为没有时间去想、去写)去强扭着万千变化的课堂教学呢?或许这就是教师的教案在上级检查时屡屡不爽的缘由。 现实中教师的教案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写不完,主要是按照课时数计算,不够备课篇幅; 2、不按照教案的格式写; 3、假教案存在,主要是照抄别人的; 4、有的太简略,有的高职称的教师根本不写; 5、有网上下载的,连教学后的反思都清楚照搬; 6、教师上课根本就不按照教案设计的程序进行,甚至有的人上课都不带教案本; 7、有的教研组只有个别教师有教案,部分教师用着打印的教案,美其名曰“共同备课的合案”; 8、有的教案都写在教本上,有的干脆就用教参书作为教本连同替代教案。 教案为什么会如此尴尬?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笔者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以下因素造成教案现在的处境。 第一,教案要求太死板,没有时间写那么多条条款款。按照教案的要求,有教学目的(即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教学过程又包括课题引入、重点知识的讲解及解决问题、难点突破、课题练习(做多次,包括提问)、过程小结、讨论、作业布置、总结等,如果要写较好的教案,据我的亲历,一个课时的数学教案需要50分钟左右(语文所用时间要多一些),几乎是一个课时的知识准备需要一节多课的时间,的确,教师的备课时间严重不足。 教师的工作时间分析:教师在校时间,一般是上午7:30至11:50(班主任,语文、外语教师还要早些),下午2:30至5:30,小学教师平均周课时数21节(村小是一人一班),中学平均周课时数15节(不算晚自习),每周五个工作日,以中学平均数计算,每天三节课,备课和上课就要用去6个小时,还有作业、测试的常规事务要处理,如果是班主任,在校的时间远远不够用,学校教务处对教师的要求不只是上课、写教案的事情,写(不是看与思考)教案所花的时间是难以找足的。 第二,检查时教案时,不应该按照优质课或教案书的标准要求教师的平时教学教案。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凡是检查教案,都是按照标准检查,之所以没有高质量的教案,原因是要求的标准太高,教案书里的每个案例如果不标准,别人会买书吗?优质课的教案用了多少时间写的,一个拿得出层面的教案,少说也要写六七个小时,还不包括找资料、修改的时间。 我也参加教案之类的检查,凡是我检查的教案,总是有一些优秀的,过后与学校一兑,果然是优秀教师的教案,为什么?我不按照检查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教师的教案,而是看他(她)的教案是不是抓住了重点,是否规范地要求学生去学习,是否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在检查中,没有发现教案中的优点的人,是对写教案的一种误导,我们的教学教案尴尬大部分原因就出于此。 第三,教案弃之不用,原因是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多次以后,认为教案无用而不再想写。平常那么多课时,没有几次教案是全部用在课堂教学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岔子”,并且这些“岔子”与备课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自己也经常想,用写教案的时间去与学生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写了那么多的教案,好像都没有用场,因为,写教案之前,已经将课文仔细阅读并思考过,如果拿写的一部分充实到思考问题中去,可能还要好。 第四,平时就没有好的教案作为范例模仿、学习。许多学校没有把教案的制作当回事,没有在这方面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应该树立典型,以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影响其它教师,共同把教案这种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好、做得有效。 第五,有的人少写或不写教案,影响了全体。少写或不写教案的人,往往是高职称的教师,这是一个不好的带头,人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写不好教案,其它人见了就仿照,形成一种不良的教风。 近年来,对教案的写与不写,写多写少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应该写一些实用而比较简约的教案,冗长的、面面俱到的、当花瓶用的教案,应该告一段落,各所学校应该研究写教案的出路,不要仍然在尴尬的泥坑里不能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