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崔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命题的分类和逆命题的构造
发表于:2012-09-08阅读:78次
|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可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按题设和结论中条款的多少可把命题分为四类。第一类,“一因一果型”,即由一个题设和一个结论组成的命题,如“对顶角相等”。第二类,“多因一果型”,即由多个题设和一个结论组成的命题,如“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第三类,“一因多果型”,即由一个题设和多个结论组成的命题,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第四类,“多因多果型”,即由多个题设和多个结论组成的命题,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按照逆命题的定义可知,若将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交换,则所得命题是原命题的一个逆命题。一因一果型的命题只有一个逆命题,如“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假命题)。多因一果型的命题常一对一的交换,如“四边形ABCD中,若AB=AD,CB=CD。则∠B=∠D”。它有两个逆命题,一个是:“四边形ABCD中,若∠B=∠D,CB=CD。则AB=AD”;另一个是:“四边形ABCD中,若AB=AD,∠B=∠D。则CB=CD”。一因多果型的命题常以多因一果型的命题作为逆命题,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多因多果型的命题可将题设与结论进行相同条款数的交换,“如四边形ABCD中,若(1)AB=DC,(2)AD=BC。则(3)AB∥DC,(4)AD∥BC”。即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有下列逆命题:1.交换(1)、(4)或交换(2)、(3)得“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它的另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1)、(2)同时与(3)、(4)交换得“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则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以上所得逆命题是真命题。3.若交换(1)、(3)或交换(2)、(4)所得逆命题都是假命题。 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可能会有不同的分解方法,由此相应构造的逆命题的真假也不同。如“直角都相等”的一个逆命题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它是假命题。但如果将它分解为多因一果型:“若∠A是直角,∠B是直角,则∠A=∠B”。那么可得它的另一个逆命题:“若∠A是直角,∠A=∠B ,则∠B是直角”。即等于直角的角是直角,它是真命题。 对于命题和定理,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解,从而将题设和结论中的条款数进行相同或不同个数的交换,然后判断真假。那么不仅可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而且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这种思维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那么有时会解决一些重大难题甚至会获得发明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