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林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社戏》教案
家教林老师的文章专栏
《社戏》教案
发表于:2011-03-07阅读:525次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自由想象地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朗读,感悟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


2)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与表现中心的内在联系


3)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去体验、感悟生活。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节,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身上的人性光环


二、学法引导


通过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生趣盎然的情节,体会文章传达出乡村生活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否定与批判。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融情于景的,鉴赏文章细致逼真的图画美。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课时;


第二课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嬉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里清亮的泉水;童年生活,说不尽道不完,它是记忆长河中一段永不褪色的难忘体验。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当然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离不开对家乡的怀念。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自己朴实自然的文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一代表。多媒体展示诗句。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家乡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当然不仅如此。著名学者鲁迅也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寻觅迅哥儿的童年足迹,分享他在农家获得的无限乐趣。


二、整体感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


文章围绕童年生活都写了哪些事件?主要叙写什么事件?


老师在学生圈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从“时间”、“事情”、“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内容,并指名学生复述。


(教师提示)本文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从时间角度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从“原因”角度概括: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美景——趣事——伙伴


三、            学生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2看戏前作者的心理变化如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急切看到的社戏好看吗?为什么?


4.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5、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豆?为什么    


6谁家的?怎样
7
、他们怎样预防的秘密被人发觉,又怎样对待可能出现的后果呢?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作答,教师予以点拨、明确。


四、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请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思考:


   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说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深情研读课文,试用我喜欢——(人物),因为他——(评价其性格或品质),比如——(举人物的言行表现)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予以点拨明确。


五、            交流批注,探究问题,质疑问难:


质疑:


1、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看社戏外,围绕着它,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换,前前后后又写了哪些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戏真的好看吗?豆真的好吃吗?为什么会觉得那夜的戏特别好看,那夜的豆特别好吃


六、            扩展延伸:


1、请将你童年往事中的一件趣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那别样的童年.


适时播放音乐《童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设计意图: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致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发展学生个性。按照这一要求,结合课文实际,我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并说明为什么到现在还对这些趣事记忆犹新。在这一过程中,我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与文中内容结合起来,去再一次理解文章。)


2、《社戏》中的景物描写优美而又朴素,淡泊而又醇浓,把它摘记下来,并背诵。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把你对童年的美的理解幻化成美丽的文字。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社戏》无疑是一幅令人沉醉的江南水乡纯朴气质和淳厚人情的风情画卷。文末一句激起多少读者追忆童年的神思遐想,放下手中的书本,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就让我们用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重温昨日的那段经历、那份情愫。


板书设计:


平桥村是“乐土”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