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名校名师的文章专栏 |
---|
让课前三分钟异彩纷呈
发表于:2013-09-04阅读:18次
|
让课前三分钟异彩纷呈 课前三分钟,就是预备铃与正式上课铃之间的一小段时间,目的是告诉老师与学生,要做好上课的准备。在以往的执教生涯中,我常常忽略了这三分钟,认为它对于上课而言无关紧要。 在代高2006级学生时,从高一开始,我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三分钟,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尝试着挖掘它的潜力,慢慢的我发现了它的魅力,更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当我回过头来再次代高2009级新一届高一时,我把自己在三年来点滴积累的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结果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三分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呢?我把它分成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朗读。面对高一学生新入学的特点,要想让他们很快适应新环境,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首先要化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陌生感,让他们敢开口。正好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是诗歌单元,我配合单元教学特点,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前三分钟朗诵。开始学生都朗诵课本上的诗歌,且感情不浓,大有读诗之感。后来经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诵诗的兴趣增浓,目光也渐渐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品读诗歌变为解读诗歌,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有位学生朗读舒婷的《呵,母亲》,眼里含着泪花,在对母亲深情的呼唤中,同学们都被深深的感动着。还有位学生在朗读评价徐志摩的散文时读到:“是的,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永久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他用满怀惋惜与感伤的语调娓娓道来,同学们完全沉浸在一种忧伤的氛围中,被诗歌感动着,也被诗人感动着。经过一个月的课前三分钟诗歌朗诵训练,同学们不仅敢于开口,而且在课堂上朗读积极踊跃,让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奔流。学生们在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诗歌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深深的喜欢上了语文。 第二阶段:积累。如要求学生积累两到三个成语,课前将成语板书于黑板的右上角,然后在三分钟讲述这几个成语的故事,要求面向同学,将故事“讲”出来而不是“读”出来,以此来训练他们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开口,还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小说、散文、影片对白均可。这样在为学生积累基础,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演讲。以“今日说法”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个“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今天你要说些什么。可讲述校园见闻,也可大谈社会时事。学生个个做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光由教室到宿舍,饭堂,再到操场,校园四角,将校园文化挖掘的淋漓尽致。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提高了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第四阶段:自由开放。此阶段主要是为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如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自己学习成绩差,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自己感到很自卑。后来我注意观察,发现他歌唱得不错,于是我就让他事先做好准备,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同学们一展歌喉,他那深情而富有磁性的歌声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为自己赢得了自信,从此,他脸上有了阳光般的微笑。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登场,尽显个人才华,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可以说,抓住了课前三分钟,等于为课堂开启了一道成功之门,同时也能为你的课堂增光添彩,所以,请不要忽视课前三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