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名校名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
家教名校名师的文章专栏
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
发表于:2013-09-05阅读:14次

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精心管水的激励机制。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本质上是从浪费水的旧体制转向高效用水的新体制,需要经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比调水工程经济成本低得多,社会收益高得多,这正是制度建设最主要的节约作用。而节水意识和观念的全面树立、节水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节水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只有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下才可能发生。例如,如何使区域发展战略及经济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关键是建立健全水资源规划制度、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新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如何保证各个用水单元按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关键是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并引入水权制度,进一步增强用水单元的节水激励。如何挽救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关键是严格执行节水设施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及排污许可制度,并通过制度创新使取水许可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有机结合。如何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激励节水技术进步和增加节水投入?关键是完善水价制度,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制度是人类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又是成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先决条件。响应水危机的行为调整,既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制度建设。过去我们应对水危机是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但是资源供给总是赶不上人类的需求,水危机反而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开源的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治标,节水的制度建设才是响应水危机的治本之策。所以,丰水地区的治水模式必须从建立激励节水减污的制度入手。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