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王老师的文章列表 |
---|
质量和密度概念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7-31 阅读:18次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考试必考题目。所占分值不大,但往往放在大题当中,若不掌握牢固,很可能影响解题思路,降低解题速度。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观察天平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4)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5)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 |
详解欧姆定律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7-31 阅读:6次
欧姆定律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大题中经常贯穿到的知识点。 关于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关于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3、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关于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变形R=U/I 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导体阻值 |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 [小班信息]
发表于:2014-07-30 阅读:15次
以下归纳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公式,只有牢记公式才能在题目中灵活运用。 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初中三角函数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初中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初中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初中三角函数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初中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初中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
一次二次函数知识点概括 [小班信息]
发表于:2014-07-30 阅读:46次
以下概括的是人教版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关于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经过(0,b)点和 点的直线. 特别地,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并不等价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因为还有直线y=m(此时k=0)和直线x=n(此时k不存在),它们不是一次函数图象. (3) 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4)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①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当y=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两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 ③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关于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一条抛物线. 由y=ax2(a≠0)的图象,通过平移可得到y=a(x-h)2+k(a≠0)的图象. 2、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对应在它的图象上,有如下性质: (1)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 ,对称轴是直线 ,顶点必在对称轴上; (2)若a>0,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上,因此,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x,y),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y有最小值 ; 若a<0,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因此,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x,y),当x<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有最大值 ; (3)抛物线y=ax2+bx+c与y轴的交点为(0,c); (4)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令y=0可得到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的情况: <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没有公共点.D=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为此抛物线的顶点。 |
家教应该如何辅导孩子 [学术论文]
发表于:2012-09-11 阅读:157次
1、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文章来源于青岛家教网http://qd.jiajiao400.com |
处理好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9-11 阅读:554次
一、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文章来源于青岛家教网http://qd.jiajiao400.com |
小学生要从写字习惯做起 [学术论文]
发表于:2012-09-11 阅读:56次
一、 每位教师都要有强化学生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 文章来源于北京家教网http://www.jiajiao400.com/bj/ |
孩子自卑表现在哪些方面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320次
儿童自卑心理的早期征兆 文章来源于青岛家教网http://qd.jiajiao400.com |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花钱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23次
1.延迟满足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文章来源于青岛家教网http://qd.jiajiao400.com |
怎么给孩子选择早教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24次
一.机构口碑:听听别的家长怎么说 文章来源于北京家教http://www.jiajiao400.com/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