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许老师的文章专栏 |
---|
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剖析
发表于:2018-09-19阅读:369次
|
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剖析 几个基本问题: 1、流程题特点和考察范围 2、流程题问题划分 3、题型和答题模板
一、流程题的特点: 工艺流程图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跳跃性。是高考必考题型(共15分),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 考察内容包括:元素化合物、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等。 流程题实质是 阐述工业过程“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涉及的几个类型问题包括: 1、物质制备 利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合成新物质。 2、除杂纯化 本质就是考察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3、绿色安全 考虑合成过程中的废弃物问题 4、循环使用 物质重复使用的问题。
二、流程题的问题划分 工业流程的几个阶段: 溶解阶段-------除杂阶段-----获得产品阶段 溶解阶段: • (1)加快反应速率措施。 • (2)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 (3)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除杂纯化: (1)调pH除杂 • ①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若要除去Al3+、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 • ②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 (2)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 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氏制碱法中的NaHCO3;还有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3)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获得产品: (1)洗涤(冰水、热水)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乙醇洗涤既可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又可减少晶体溶解的损耗。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该类物质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常常区别趁热过滤,关键在于产品的物理性质。析出KNO3 (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析出NaCl(杂质在热溶液中溶解度大) 注:蒸发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
三、题型和答题模板 题型1:盐溶液的分离提纯方法:结晶法 标准模板: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1、纯物质溶液得到晶体:蒸发结晶( NaCl型);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为止) ,冷却结晶( KNO3 型和含有结晶水的晶体) • 2、混合溶液(分离 A 和 B):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得 NaCl 型),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得 KNO3 型) • 3、由 FeCl3、AlCl3 、CuCl2、MgCl2 等溶液获取对应晶体,采取的措施是:在干燥的 HCl 气氛中加热蒸干
题型2:沉淀洗涤 标准模板: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 (试剂) ,若没有 (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 2~ 3次。
例题:镍电池电极材料由Ni(OH)2、碳粉、氧化铁等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由于电池使用后电极材料对环境有危害,某兴趣小组对该电池电极材料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NiCl2易溶于水,Fe3+不能氧化Ni2+。②已知实验温度时的溶解度:NiC2O4>NiC2O4·H2O>NiC2O4·2H2O (4) 写出“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如何检验Ni(OH)3是否洗涤干净? 。
题型3:滴定终点判断: 标准模板: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题型4:实验操作: 标准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 ----(试剂,用量) ,若没有 ----现象,证明没有 -----;若出现 ------现象,证明含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