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在职语文的文章专栏 |
---|
作文教学首在抓感觉、抓状态、抓动力
发表于:2011-12-15阅读:67次
|
以往很长时间,许多的老师和学生将作文教学和练习重点放在了技法学习上,如何开头结尾,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详略安排等等,方法学了一大堆,术语和概念记了一大本,可真正面对作文的时候还是收效甚微。田老师认为,任何好的方法其关键都在于可操作性,方法讲起来一套套,理论再严密,条理再清楚,若是运用和实践起来觉得难以上手,那是没多大用处的! 同时,田老师更是认为,必要的技巧训练固然重要,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面对作文的感觉、状态和动力,这是一切技法的基础。要知道,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的追踪、捕捉、持续和运用。在这里,本人略谈几个方面找感觉和培养状态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加大交流。作为家长,平日里可注意与孩子加强交流,训练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意引导其对常见生活现象的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认识水平。一个口才好,思维敏捷和深刻的孩子一般不会作文写得那么地平淡和肤浅,因为作文本质上是个人情绪外化和认识见解的书面表现。 二、深度阅读。读写一体,在孩子做好学校规定作业的同时,帮助他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兴趣而重点深度阅读和赏析一些喜欢的材料,发现这类材料中的闪光点,体验其中的情感面,感受写作安排上的巧妙和特色,这样才可能逐步调动起他的模仿欲和训练起他的语感。 三、培养习惯。坚持写日记,培养良好的生活和练笔习惯。日记能够使孩子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生活,积累素材,练习语言。在这里,一定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日记首先是一个自我情绪疏导释放和心情舒缓调节的窗口,它能帮助学生的第一是有个好的生活状态。其次才关注他在日记写作中的材料来源以及语言运用。 四、由易到难。课外阅读时,起初可只让孩子赏析材料中的优美词语、特色句子并加以仿写,逐步加大阅读范围和深度。练习写作时,从一些容易调动感觉和操作难度小的体裁入手,如对喜欢的优秀篇目阅读后进行自我的书面点评(读后感),复述(缩写),想象(扩写或改写)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重写(修改)等,对于个别题目,可只要求就其中的人物描写或故事叙述或环境渲染作片段练习。 五、注意积累。小到精彩词句,大到典型事例都需要收集和积累。许多学生经常在作文主体部分选择的事例平淡,叙述平铺直叙,主要还是对生活关注不够,积累不够。所以,关于学生同龄人典型事例的积累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从亲情友情、校园家庭、社会闹市、快乐自豪、忧伤后悔等不同主题进行积累,真正写作时就可及时调用,并且在不同题目下可适当侧重性改造而一材多用。 当然,方法一定还有很多,同学们可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多多思考。一定记着,你写作文时不别扭不痛苦、有感觉有心得,别人读起来才不会痛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