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许老师的文章专栏 |
---|
考试的心理选择
发表于:2012-04-13阅读:50次
|
带了很久的家教了,最大的感触其实就是孩子们都很紧张。不仅仅是生活的时间紧张,更多的还是内心长期有种压抑的感觉得不到释放的紧张,而这种压力就来自于考试。 关于考试,我们国内谈论的不是一年两年了,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提出建议,但是考题形式变了,考试的本质始终不变。其实这是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问题。我们无需深究其好坏,因为制度的问题往往只能去适应,你改变它就会颠覆很多,就会乱象从生,没准备好的话就会得不偿失的。所以我想告诉孩子们,当你不断的抱怨考试的制度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尤其是刚刚出现的国旗下演讲事件),你一定记住,你可以发牢骚,但你无法改变的。那么不如去发现它的好,去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把握。 回归学生本身的心理,我想我所能剖析的考试心理问题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即是自尊心的问题,这个多数是面对同学的感受。当整体的氛围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与“坏”时,孩子不得不接受同学对于自己成绩的指指点点。说自己好的,虚荣心很强。说自己差的,非常反感与丢脸。其实这个层面上的往往同学之间是会注意的,因为谁都想交朋友的,谁也不会愿意得罪谁。当孩子在别人面前受挫的时候,他大多是会暗下决心去做好学习这个事情的。而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点是对孩子有很大帮助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这样的比较其实适当的时候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虽然孩子大多会反感,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使用非贬损的语气和强化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可能就会起到正面的效果。比如:语气较委婉的说:“这次出现这个不要紧,不过你还是要看到谁谁谁他那方面确实挺强的。以后你如果有机会的话问问他的情况,和自己的学习比较下,看看自己和人家的区别在哪儿。发现自己需要补足的地方,这样我觉得你就会超过他的。”这样的语气,不仅仅能够尊重孩子,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循序渐进地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始终认为方法别人可以提点,但是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一辈子的。那么引导孩子找出方法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了。这一点其实和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第二,即是家长的问题。这个其实前面也已经谈过一点了,那就是尊重。当孩子进入到初中以后,青春期的来临一定会让孩子去寻找“独立”。由于生活上不可能完全独立,所以孩子通常是要寻找个性,性格上的独立。而当这种希望受挫时往往他们会选择两种路线,一种就是极端的反抗。那这种往往也是家长不愿意看见的,也许就会失去控制。另一种就是极度的自卑,不说话,不交流,暗流涌动。不论哪一种其实都是极端的表现,其本质都是反抗。有时你让孩子自己说他想要啥,其实他也不知道,但是就是觉得那样他不喜欢。那么家长在这个时期其实往往很难调整好角色,因为你的孩子要长大,他就必须要在获得足够的尊重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家长一味的给予和压制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那家长该如何做呢?首先,你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要让自己不再是那个什么都给孩子想好的大人,而是和他平等对待的人,除了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你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这时作为家长万万不可有“我给你吃穿,你就得听我的想法”。可以引导,但不可强压(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儿除外)。其次,你可以尝试着与他谈心,这个是多层面的,可以聊当下的文化,也可以聊情感问题,甚至是所谓难以启齿的两性问题,让孩子知道你的关心,也同时消除他对于你的“防备”。这个时刻的沟通一定不要是家长制下的“拷问”,而是哥哥姐姐式的关心。因为这样的关心他最容易接受,同时也能觉得自己的父母其实不是脑子僵化的“训人机器”。最后,你一定要采用鼓励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当一个人听到谩骂自己的话时,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保护自己不受这样的伤害。这是人类的本能。家长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当孩子跟自己抵触时,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的侵害,那么就想保护自己的权威,所以选择了恼怒和打骂。其实这是不对的,也说明这样的家长是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心理不成熟。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情绪的人。那么作为家长就一定要做好这样的典范工作。 第三,教师层面上,现在的教师层次不同,道德与价值观也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一代的孩子也逐渐走向一线教师的岗位。自己还有孩子气的时候就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其实是很困难的。这也是造就现在教育乱象从生的根源之一。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去教好孩子呢?以我当学生以及家教的经验,我认为学生的成绩与他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有一半的关系。喜欢就会好好听课,自然即使自己的理解力再差也会相对地比其他的科目学的好。所以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关重要(这里,提醒各位家长,选择孩子喜欢的家教往往会比只看重经验丰富这一点对孩子更有利)。那么课堂上就要很好的调动学生,比如笑话啊,比如故事啊,这些其实都可以穿插在里面的。因为记住了相关的故事就记住了知识点,何乐而不为呢,对老师对学生都有利。课后则要积极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尤其是明知道某些学生可能听不懂的话,就要单独询问其是否听懂,没听懂的可以再讲清楚直到懂。其实这就是一个教师负责任的表现。之后关于考试方面则是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就来自于这个成绩、排名,所以适当的调整,不去谩骂学生的退步,也不去赞扬一个,贬低一个,而是尽量让学生高低搭配着学习,这样既能锻炼成绩较高的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又能让成绩较低的同学不会被排斥。双方又都能加强复习知识点。其实这就是一帮一,我们的学校往往注重这样的一帮一形式,真正能从头搞到尾的学校没几个,喊几声就停了。那么作为班主任,或者学科老师就要积极去做好这个引导,如果真的能形成班级的合力,其实教学也会减轻压力的。 第四,就是学生自己了。在考试期间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本人。往往考试不是题目打败了自己,而是自己的心理打败了自己。不论是学的好,还是学的差的,往往都会在考前翻来覆去的想,这次考不好会怎么样怎么样的。这样的想法正常但是又会很影响自己的复习与应试。不仅仅耽误了时间,而且心神不宁的状态往往使自己的信心消失的更快。就我带的学生而言,每一个无一例外的都会在我代课期间的第一次大考中失利。我总结后发现,其实都是这样的心理在作祟。那么作为学生,你就要有考不好的心理准备。考完试后要看的重点不是自己的绝对排名,也不是自己成绩多么低。而是要看自己的相对排名和相对成绩,尤其是自己班级里第一名和自己相差到底有多远,自己班里的好朋友们这次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我和他们差距多少。了解清楚这些之后,就安下心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一次超过谁,超过后目标可以定谁,没超过再怎么努力。然后就是要把错题改正并记录好错误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样下次考试前把这些翻出来看看后就会提醒自己不再犯这些错。等到几次考试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越来越少的。 综上所述,要想在考试心理的选择很重要,这是一个整体的战役,它包括了我上述的各个方面。我希望自己的这段文字能够对有些孩子和家长有用,肯定也会有些地方并不全面。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自己的经验。谢谢! |